太空食品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太空食品产生的关键在于“太空育种”,就是用卫星搭载种子上天,利用太空中特殊的宇宙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使种子在不同于地球上的大气条件和重力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然后返回地面进行培育种植。经过研究确认,“太空食品”大都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性能优异等特点。如太空番茄相比普通番茄,维生素含量增加26%,干物质的含量增加19%;而编号为“87-2”的太空辣椒平均每个重300克,最大可达500克以上,产量相对提高20%至30%。“太空食品”一般在价格上稍高于普通食品。

[编辑] 十七种太空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17个品种的“太空食品”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认可,可以大规模培育并上市消费,另外还有50多个品系尚在试验阶段。已经认可的17种太空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大豆棉花莲子青椒番茄灵芝西瓜等,目前尚在实验阶段或小规模培育的50多个品系则包括香菇金针菇油菜高粱绿豆茄子葫芦等。而前者都已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认可,可以大规模培育并上市消费。这些来自太空的优良品种将先后进入千家万户。

[编辑] 理论上绝对安全


太空食品”在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食品。“太空食品”由于经过太空育种,并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它是通过太空特殊条件引起染色体断裂、基因组的重新排列组合引起变异,不会产生不良的物质。美国的番茄种子经过毒性测试证明是无毒的,我国广西农业大学水稻后代变异的营养分析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物质。而“太空食品”在生产上已经经历过十多年,在此期间还没有一个人因为食用此类食品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大量事实证明,通过国家鉴定认可的“太空食品”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太空食品会不会像转基因食品一样,存在着安全性疑问?对此,我国农业专家反复强调,太空食品的安全性不容置疑,请放心享用。航天育种是让种子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辐射等条件下诱使种子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专家认为,航天育种使农作物种子产生了基因突变,但这种突变只是一类基因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等位基因,如高秆变矮秆,早熟与晚熟。产生的染色体突变本质上与杂交水稻育种产生的遗传、分离和重组一样,不存在安全性影响。

太空中宇宙射线的辐射大大增强,这也是发生变异的重要条件。辐射育种在上世纪中叶就是被广泛采用的培育良种的方法,曾有50多个国家先后培育出 1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并得到运用,辐射育种所用的辐射剂量只是国际食品安全辐射量的几十分之一,而航天育种在太空中的辐射剂量还不到辐射育种的百分之一。

航天育种与转基因食品不同,转基因作物是用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的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用非大豆生物甚至动物、微生物的基因导入而产生变异,而航天育种是让作物种子自身发生变异产生的。我国颁布的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中特别排除了对自身通过突变产生的新物种的管理,也说明太空食品是非常安全的,担心其安全性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美国的番茄种子经过毒性测试证明是无毒的,我国广西农业大学水稻后代变异的营养分析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毒物质。而 “太空食品”在生产上已经经历过十多年,在此期间还没有一个人因为食用此类食品而导致不良反应。

[编辑] “太空食品”并非全“绿色”


尽管太空有着无污染的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太空食品”是否是“绿色食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地面的培育方式。很多“太空食品”和普通食品一样也通过化学施肥,所以不能称为“绿色食品”。事实上,“太空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是,它是经过太空诱变育种,而到了地面在培育阶段,它们则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任何特殊性可言。有的“太空食品”也可能会在培育过程中施用化肥。如何正确认定“绿色食品”,还得看是否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

社会上对“太空食品”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从严格意义上说,“太空食品”是空间宇航员食用的食品,现在宇航员在太空中吃些什么呢?几乎同地面上完全一样:黑面包、蜜饼、火腿猪肉鹌鹑、波兰式梭鱼、俄罗斯奶酪、鲟鱼、蔬菜汤和红菜汤、草莓饼干巧克力咖啡。宇航员再也不用从软管中吸食了。它们用特制的器皿包装,可以直接放在有加热设备的工作台上,有的用聚合物包装。连第二道菜都不必吸食,可以用勺或叉子取食。一般人所说的“太空食品” 应该叫“太空诱变育种产品。”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