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名称: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英文名称: Ascorbyl palmitate

别名: 抗坏血酸-6-棕榈酸盐;软脂酸抗坏血酸酯

详情: 分子式:C22H38O7

分子量:414.54

理化性质:白色活黄白色粉末,略有柑橘气味,极易溶于水或植物油,易溶于乙醇(1g溶于约4.5mL乙醇)。熔点107~117℃。

来源与制法: 由棕榈酸与L-抗坏血酸经酯化制得。

毒理学依据:

①ADI:0~0.00125g/kg(bw)(计)(FAO/WHO,1994)

②GRAS:FDA-21CFR182.3149。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FAO/WHO ,1978)

含量/% ≥ 95.0

旋光度[α]25D +21°~ +24°

硫酸盐灰度/% ≤ 0.1

干燥失重(50~60℃,1h)/% ≤ 2.0

重金属(以Pb计)/% ≤ 0.001

砷(以As计)/% ≤ 0.0003

用途与注意事项: 脂溶性抗氧化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用于食用油脂、含油食品、方便面、面包,最大使用量为0.2g/kg;用于婴儿配方食品,为0.01g/kg(以脂肪中抗坏血酸计)。其他使用参考:FAO/WHO(1984)规定:用于配制婴儿食品,100mg/100 mL(所有类型配制婴儿食品的即饮制品);婴儿食品罐头、以谷物为基料的加工儿童食品,200mg/kg(单用或与抗坏血酸硬脂酸酯合用)。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用量参考]

动物油 0.01~0.02%

植物油 0.01~0.02%

牛脂 0.001~0.02

全脂奶粉 0.01~0.05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虽然可溶于水,但仍作为脂溶性抗氧化剂使用。适宜在动、植物油脂及多类食品中使用。如对稳定豆油、棉籽油、棕榈油、不饱和脂肪及氢化植物油有显著效果。对动物性脂肪的抗氧化作用也较没食子酸丙酯、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强。并且与没食子酸丙酯、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混合使用效果也比单独使用要好。

鉴定方法: 本品的乙醇溶液可使2,6-二氯淀粉试液退色。

含量分析: 称取样品0.800g,加蒸馏水50mL、氯仿50mL、10%硫酸溶液25mL。混合后,用0.1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每毫升0.1mol/L碘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C22H38O7)0.02073g。根据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与浓度,计算出样品中的抗坏血酸的含量(%)。

计算公式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20070522134252291.gif

式中 V――碘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L;

c――碘标准溶液摩尔浓度,mol/L;

G――样品质量,kg

0.02073――100mo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质量,kg。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