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心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芭蕉心其物是采于山上未长蕾的野芭蕉,剥开未长蕾的野芭蕉树径外皮留取内径约4cm大小的内蕊。 性味:味甘,性凉,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等功效。 食用方法:(一)凉拌野芭蕉心。(二)野芭蕉心炖肉。
★佛经中的芭蕉心
芭蕉心的意义,在其不展也.
芭蕉的心是被叶子层层包裹的,所以只从外看是无法看到心的,所谓"雨打芭蕉心不展",就像妄图从镜中观花一样,"所梦虚不实,亦如芭蕉心"——是难以捕捉的!“无有坚实相,如幻泡焰沫。”(僻支佛因缘论)“如雾如舍宅.风中烛水上沤.芭蕉心如.诸画相如.空中花如.梦苦乐轮回如。”都是用芭蕉心来比喻世间法相的例子。
但是,无常不等于无呢!不可迷信经书。《佛本行集经》卷18:
“犹如空拳诳於小儿,如芭蕉心,无有真实。如秋云起,乍布还收。如闪电光,忽出还灭。如水上沫,无有常定。如热阳炎,诳惑於人。”
这里的空拳的比喻历来被批评,因为它从不定推导出了无,世间法的本质(汉传佛教)并不是“无”,而是从不定推导出“心”,所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说芭蕉其实是有心的,只是只靠“观”是空妄的,要靠修行者不懈寻找,就像镜花必然有真花照耀,水月必然有真月在天!
大颠禅师说:修行如剥芭蕉。修行人犹如一株芭蕉,芭蕉心被一层层的叶所包。修行就是把一层层包装去掉,把心找到,把心亮出来,这就叫“觅心”。但是觅心并不是等于得到心了,而是见心,剥尽了芭蕉,把芭心亮了出来,这个结果叫“明心”。若心明了,即心亮了,明心了,则也就见性了。正如横渠著名的《芭蕉诗》,所谓“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枝。”便是明心见性的最好注脚。
★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容若名句:(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瑶族特色菜--芭蕉心
1.野芭蕉剥取外皮的芭蕉心
2.先清洗干净
3.切成细片
4.所谓"藕断丝连",芭蕉心也一样,切开成片丝也连一起,必须有木棍条子缴开丝子
5.去掉丝的芭蕉心放水煮开,并弃水备用
6.然后用猪骨(用软骨)切碎放油爆香(另加少许沙虫更靓),放入备好的芭蕉心加水煮开五分钟,加入、味精(或鸡精)合适,即可出锅。味道非常的鲜美可口。

暴腌芭蕉心:
哈尼语称为阿罗哦切。烹饪时将野芭蕉的幼嫩茎心切细,加入适量盐巴和稀饭拌合均匀,放入瓦坛内腌渍1~2天,即供食用。这道菜,味道酸,和暴腌咸菜相似。但具有野菜风味。( 西双版纳)

43228260.gif 43235824.gif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