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钙化醇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胆钙化醇

cholecalciferol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麦角甾醇,麦角骨化醇,“阳光维生素”,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种类很多,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较为重要。

其是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熔点87~88℃(分解)。极易溶于乙醇、丙酮、氯仿,略溶于植物油,不溶于水。由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开环,再用层析法和酯化法精制而得。本品能促进肠内钙磷吸收,维持血钙、磷的平衡,促进钙、磷存于骨中。用于佝偻病、骨软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一般无毒性,大剂量久用可引起高血钙、软组织异位钙化和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多尿等.

维生素D3,是维生素D族中最重要的1种形式,主要调节体内的钙磷代谢。维生素 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属于胆固醇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肝、奶和蛋黄中,在鱼肝油中含量最多。维生素D有两种形式,即维生素D2即钙化醇或叫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维生素D2是由一种植物醇,麦角固醇(24-甲基-22-脱氢-7-脱氧胆固醇)转变而来。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其分子内B环断裂, 转变成维生素 D2。维生素D3是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自然形式,但并非其生物活性形式。

维生素D进入血液循环后,主要贮集在肝内。在肝内维生素D3经D3-25-羟化酶的催化作用(需要NADPH,O2和Mg2+存在)生成25-二羟维生素D3(25-OH-D3)。此物的生物学效应较维生素D3大3~5倍,但在生理剂量时它并无生理功能,它还需进一步代谢。25-OH-D3从肝进入血液,和血浆中的一种特异球蛋白结合,被运送到肾脏,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25-OH-D3 经1α-羟化酶系(包括黄素酶、铁硫蛋白、细胞色素 P-450)的作用, 生成1,25-羟维生素 D3[1,25-(OH)2-D3]。1,25-(OH)2-D3是维生素D3的最有效形式, 其生物学效应约为维生素D3的8~10倍。摘除肾脏的动物不能生成1,25-(OH)2-D3,所以肾脏是 25-OH-D3 进行 1α位羟化的唯一场所。由于1,25-(OH)2-D3在肾内生成,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在远处器官(如小肠、胃)发挥生理效应,所以可将1,25-(OH)2-D3也看作是一种激素。

在一定条件下,25-OH-D3可经24-羟化酶的作用转变为24,25-(OH)2-D3。24-羟化酶也可对1,25-(OH)2-D3进行羟化,生成1,24,25-(OH)3-D3。这些24-羟化的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还不清楚,它们可能是维生素D3分子失活的代谢中间产物。维生素D3的最终代谢产物随胆汁排出。哺乳动物和鸟类维生素D2被代谢为25-OH-D2。在大鼠和鸡还发现 25-OH-D2变成1,25-(OH)2-D2。在大鼠此物和维生素D3的相应物有相同的生物学效应。在鸡,其活性只相当于维生素D3相应物的1/10。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吸收。缺乏时,儿童可引起佝偻病,全身代谢障碍,发育不良;成人可引起骨软化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更为明显。能使钙和磷有效地被利用,制造强健的骨骼和牙齿;和维生素A、维生素C同时服用可预防感冒;有助于对结膜炎的治疗;帮助吸收维生素A。

机体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是骨软化和软骨病。维生素D的作用是使血钙和血磷水平升高。维生素 D缺乏将导致钙和磷的供应不足。引起骨骼矿化作用的障碍。它的主要作用为:①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主要是刺激小肠粘膜微绒毛表面对钙的主动转运。一般认为,1,25-(OH)2-D3和肠上皮细胞胞液的受体蛋白结合,然后,此复合物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引起信息转录,在细胞中形成一种“钙转运蛋白”。此转运蛋白作用在微绒毛表面,促进钙的吸收。此外,维生素D3可刺激微绒毛表面产生一种钙结合蛋白质。肠上皮细胞Ca2+的吸收速率与钙结合蛋白的数目成正比。1,25-(OH)2-D3也促进小肠对磷的吸收。 ②1,25-(OH)2-D3在肾可促进肾小管对磷和钙的重吸收。在鸡和大鼠的肾都证明有对维生素 D敏感的钙结合蛋白质。 ③1,25-(OH)2-D3对骨钙动用和骨盐沉积都有重要作用。它使已形成的骨脱钙,这一作用在生理情况下需有甲状旁腺激素的存在。由于核糖核酸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可完全消除维生素D的动员骨钙的作用,所以可以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需要通过转录,生成某些动员钙的蛋白质。

1,25-(OH)2-D3生成的调节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 的生成过程可受一些负反馈性的调节。例如,25-OH-D3可抑制 25-羟化酶的作用,遏制D3的 25-羟化;1,25-(OH)2-D3可抑制 1α-羟化酶,遏制 1,25-(OH)2-D3的生成。另方面维生素D3的代谢过程也可受到调制。例如,1,25-(OH)2-D3 抑制1α-羟化酶时,可诱导24-羟化酶出现,以生成1,24,25-(OH)2-D3。此外,在维生素D3与整体适应方面受到以下因素的调节:①甲状旁腺激素被看做是维生素D的促激素,它是调节1,25-(OH)2-D3生成的主要因素。②饮食方面,在维生素D缺乏的动物,可以看到 1,25-(OH)2-D3生成增多。低钙饮食或低血钙通过刺激25-OH-D3-1-羟化酶的水平而刺激1,25-(OH)2-D3的生成。反之,高钙饮食使 1,25-(OH)2-D3生成减少,而24,25-(OH)2-D3生成增多。 ③由于1,25-(OH)2-D3可视为是一种动用磷的激素,缺磷或机体对磷需要增加时也能刺激1,25-(OH)2-D3的生成和抑制 24,25-(OH)2-D3的生成。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磷水平是调节1,25-(OH)2-D3生成的决定因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磷水平高,可刺激24-羟化酶;其磷水平低,则刺激1-羟化酶,生成1,25-(OH)2-D3。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鱼肝油、沙丁鱼、鲱鱼、鲑鱼、鲔鱼、牛奶、奶制品;住在都市的人,特别是浓烟污染的地域的人应该摄取更多的维生素D;夜间工作者、修女,或者是因为服装、生活方式而不能充分得到阳光的人要特别注意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D的摄取;如果您正服用抗痉挛的药物,则必须增加对维生素D的摄取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