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高杯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中文学名 白头高杯菌
拉丁学名 Craterium leucocephalum (Pers.) Ditmar
同物异名 Stemonitis leucocephalum (Pers.) Ditmar
分类地位 绒泡菌目、绒泡菌科、高杯菌属
形态特征 子囊果微小。孢囊有柄直立,群生,球形、倒卵圆形。成熟开裂后, 残留囊壁呈高脚杯形,白色至奶油色, 直径0.2-0.7mm,全高1-1.5mm,柄短粗壮,红褐色,半透明,有纵纹,长0.2-0.5mm 。孢丝无色,呈分枝的线状体,与白色或淡黄色大块的石灰团连接,分枝处常扩展。孢子堆黑色。孢子紫褐色,球形, 具微细小刺或小疣,7-9μm。原生质团鲜黄色。
生态习性 夏秋季生于林地枯木、枯枝及植物落叶上。
分布地区 河北、甘肃、江苏、贵州、福建、海南、辽宁、吉林、安徽、台湾等。
经济用途 湿润时,原生团蔓延、覆盖木耳段木及木耳上,干时形成大量微小子实体,致使木耳粘液状,造成流耳,幼小的木耳不易长大。另外,粘菌类子实体微妙,结构奇特,色彩变幻,可能在仿生建筑艺术等方面给人有所启示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