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冬令进补,有一定道理。祖国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自然界的动植物,特别是谷物类植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人类到了冬季,也同样处于“封藏”时期,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营养物质易于吸收蕴蓄,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间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但是,这并不是说其他季节一概不能进补,相反,有的时候却显得更为重要,必须及时进补,当然其中也包括夏季在内。

中医治病,十分重视气候、地域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则是“辩证施治”,特别强调“有是症,用是药”。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如果病情属于“实”、“热”,也常采用“泻实”、“清热”的治法;到了夏季,如果是“虚”、“寒”的病症,也必须应用“补虚”、“温里”的治法。正因为如此,只要是症情需要,夏令进补也是在所必行的。

进补,服用各种补品补药,属于中医“补法”范畴,具有补充营养物质,调节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主要适应于各种虚弱的病症。夏季如果患重症大病,或施行外科手术以及妇女生育以后,出现气血亏损、形体赢瘦、面色萎黄、疲乏无力、头目眩晕、畏寒肢冷等症,都应及时进补,促使迅速消除各种虚弱症状,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这时若拘泥于“冬令进补”,一定要再过几个月再来服用补品补药,那么,不仅不能使虚弱的体质很快得到恢复,而且还可能在缺乏抗病能力的情况下发生其他疾病,变得更加虚弱。遇到这种情况,即使“冬令进补”具有易于吸收、有利蕴蓄等优点,而在改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方面,就难免要“事倍功半”,费力多了。俗语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何况还是大虚大赢呢?此外,还有一些慢性疾病,在治疗方法上需要采取“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等,常在冬季发作,需用止咳平喘化痰等法以消除症状;而在夏季又可适当进补,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使患者到冬季不再复发或减少发作,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从上述情况来看,也说明夏令进补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

常用的补品补药,根据其性质分为滋补类、清补类和平补类,因而中医的补虚法也有滋补、清补和平补的不同。这三种补虚法在夏季都可应用,但必须区别虚弱症状选择应用,选用原则如下:

1.滋补 就是服用具有滋腻性质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母鸡、鹅、鸭、鳖、海参等;滋补药物有熟地黄、阿胶、鳖甲、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如十全大补膏、洞天长春膏等。由于这些补品补药都会增加消化道负担,有的还偏于温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们的补益作用较强,对比较严重的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调治作用。因此,像上面所讲的患重症、手术后或妇女分娩后,即使在夏天也照样可以服用。不过,在服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适量服食,不要过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或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2.清补 就是服用有补益、清热功效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补食品有百合、绿豆、西瓜等;清补药物有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包括枫斗)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易为暑热所侵犯,此时服用清补类的补品补药较为适宜。但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素体阳虚,有畏寒肢冷症状的人必须少食或不食;第二是服食应该有所节制,在春夏两季过于服用寒凉药物,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3.平补 就是服用性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这一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补品补药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确服食,同样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是在吸收蕴蓄方面略逊于冬令进补。

为了取得良好的进补效果,进补者应按虚弱的类型选用相适应的补品补药,如气虚的应补气,阴虚的要补阴,心虚不宁的要补心,脾虚食少的要补脾等等,此外,还需要注重服食方法,这里着重介绍几种夏季常用的进补方法,供读者参考。

(1)暑热伤津 夏日炎炎,暑热伤津的情况较为普遍,多表现为口渴少津,尿少色黄,或有身热舌红、心烦不安等症。可采用清暑养阴生津的调补方法,例如:

①西洋参3-5克,切片,隔水蒸炖,或开水浸泡,分3-4次饮服。本品有益气养阴、清心除烦功效,适用于口渴津少,兼有疲惫乏力或心烦者。

②百合(新鲜者)100-150克,分瓣,去衣,洗净,加水700毫升,煮烂,加糖少许,分两次当点心服食。本品有养阴清心作用,适用于口渴津少,兼有心烦者。

③绿豆100克(淘净),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烂,加糖适量,分两次当点心服食。本品功能清暑生津,适用于口渴津少者,在绿豆中加粳米50克煮成粥,食之也有同样效果。

④绿豆100克(淘净),与鲜百合50克(分瓣、洗净)同煮。先将绿豆加1000毫升清水煮,至绿豆略酥时,放入百合再煮,待绿豆和百合均煮烂后,加糖适量,分数次当点心服食,两者都有清热生津作用,而又各有所长,相互配合,可适用于暑热、烦躁和口渴之症。

(2)气虚乏力 溽暑季节,若是身受风寒,易致感冒,过食生冷,常会腹泻或呕吐,待感冒、腹泻和呕吐痊愈后,多有气虚乏力等症。此症适用于补气的调补法,例如:

①生晒参或西洋参3-5克,切片,加水适量,隔水蒸炖或文火煎煮,加糖少许,每日服2-3次、此品功效补气,生津,宁神,适用于疲乏无力、四肢倦怠或津少口渴之症。

②生晒参(切片)3-5克,麦冬10克,五味子3-5克,加水适量煎煮,每日1剂。煎两次饮服。本方功能益气生津,敛汗,适用于气阴不足、口渴、汗多、脉象细弱等症;如嫌煎煮麻烦,可改服生脉饮口服液。

③党参10-15克,黄芪10-15克,红枣10只,加水适量煎煮,每日1剂,煎两次饮服。本方功能补中益气,适用于倦怠乏力之症。

(3)食欲不振 有些人素有“疰夏”病症,每到夏季就会出现食欲不佳;有些人则因过食生冷引起呕吐后而不思饮食;两者都需用健脾开胃的调补方法,例如:

①焦白术9克,鲜藿香15克,砂仁3克(后下),佛手片9克,炒枳壳9克,采芸9克(包),加水适量,煎煮两次,分次饮服。本方功能健脾开胃,行气,解暑,适用于食欲不振,兼有脘腹气滞胀闷者。

②党参9-15克,焦白术9克,砂仁3克(后下),焦楂曲(各)9克,炒谷麦芽(各)15克,荷叶9克,加水适量,煎煮两次,分次饮服。本方功能健脾补气,清暑开胃,适用于食欲不振,兼有疲乏无力之症。如果兼有低热,日久不止者,还可加用青蒿9克,但哺乳期妇女服用,则应将方中炒麦芽除去,以防回乳。

(4)冬病夏补 主要指常于冬季发作的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在夏季虽未发病,但可用进补方法改善体质,在冬季减少或减轻复发。

如果夏季因受寒而引发咳喘,并有痰多、发热者,则应针对病情进行治疗,上述进补暂停服用。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