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量消耗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人体能量消耗

成年人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对于孕妇则还应包括母体组织(子宫、乳房、胎盘)生长发育和体脂储备,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乳母则需要合成乳汁: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应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创伤病人康复期间等也需要能量。

一、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一)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集体处于恒温条件下(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这部分占总能量的50-60%。为了确定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BEE),必须首先测定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就是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

(二)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

1.体格的影响


体表面积大者,消耗能量也多,所以同等体重者,瘦高者基础代谢高于矮胖者。人体瘦体组织消耗的能量占基础代谢的70%~80%,这些组织(和器官)包括肌肉、心、脑、肝、肾等,所以瘦体组织量大、肌肉发达者,基础代谢消耗能量多。男性的基础代谢水平高于女性5%~10%。

2.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

包括性别、年龄等因素。儿童和孕妇的基础代谢相对较高。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不断下降,30岁以后,每10年降低约2%,60岁以后下降更多。生病发热时,甲状腺等有关激素水平异常时,也能改变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3.环境条件的影响

炎热或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时都可以使基础代谢水平升高。另外,在禁食、饥饿或少食时,基础代谢水平也相应降低。

4.尼古丁和咖啡因

可以剌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占总能量的15%-30%,其与三个因素有关:

①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时消耗能量越多。

②体重越重者,做相同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

③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消耗能量越多。

人类的体力活动种类很多,营养学上,根据能量消耗水平,即活动的强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1.轻体力活动

指坐姿或在水平面上走动的活动(速度在4~5km/h)、打扫卫生、看护小孩、打高尔夫球、饭店服务等。

2.中等体力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行走(速度在5.5~6.5km/h)、除草、负重行走、打网球、跳舞、滑雪、骑自行车等

3.重体力活动

包括负重爬山、伐木、手工挖掘、打篮球、登山、踢足球等。

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又称食物热效应(TEF),是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食物热效应的最高点通常出现在进食后的2h。

食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其热效应不同。脂肪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4%,碳水化合物为6%,而蛋白质特别高,可达30%。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各营养素消化吸收后转变成ATP贮存的量不一样,蛋白质为32%~34%,低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38%~40%,而其余的则变成能量。由食物脂肪经消化吸收后变成脂肪组织的脂肪,其消耗的能量要低于由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转变成糖原或脂肪,而由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合成人体蛋白质,或代谢转化为脂肪,其消耗的能量更多。由此可知,食物热效应应与食物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有关。混合性食物其食物热效应一般为基础代谢的10%;吃得越多,能量消耗也越多;吃得快比吃得慢者食物热效应高,吃得快时,其中枢神经系统更活跃,激素和酶的分泌速度快、量多,吸收和贮存的速率更高,其能量消能也相对更多。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