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6:06 2007年12月27日由Vinas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sea grasses

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的海岸附近的浅海中,被认为是在演化过程中再次下海的植物。常在潮下带海水中形成草场。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已知有12属49种,其中7属产于热带,2属见于温带;3/4的种类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中国沿海已知8属,其中海菖蒲、海黾草、喜盐草、海神草、二药藻和针叶藻等6属是暖水性的,产于广东、海南和广西3省区沿海;虾形藻属和大叶藻属是温水性的,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等省沿海,其中的日本大叶藻的产地,延伸至福建省和台湾省沿海,甚至粤东和香港沿海。海草场的腐殖质多,浮游生物甚丰,为幼小的鱼虾等海洋动物的繁生场所,也利于某些海鸟的栖息。大叶藻和虾形藻等干草,是良好的隔音材料和保温材料。

海草与红树林珊瑚礁同属于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据“海草专题”首席科学家、南海海洋所黄小平研究员介绍:海草可作为饲料、肥料,又可入药、编织工艺品,而更重要的价值是其生态价值,即可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易导致赤潮的营养盐、改善环境,并可固定泥沙,防止海岸线的侵蚀;它还是多种鱼虾等产卵和繁育场所,并可为周围海域提供大量的鱼虾幼体;儒艮海龟等珍稀动物更是借以生长和避难。

我国的南海分布了全球50多种海草中的10多种,但此前对海草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很少,对海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海草保护及其生境意识。有鉴于此,南海海洋所以黄小平和黄良民研究员为首的专家承担国家环保总局负责执行的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海草专题”,并取得初步成果,去年他们对广东、广西和海南的主要河口和海湾进行普查,首次运用国际标准,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对海草的分布范围、种类、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调查,且采集到稀有标本,填补了馆藏的空白。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广东的雷州半岛流沙湾、湛江东陵岛、阳江海陵岛等共约1000多公顷,雷州半岛的流沙湾草场因其规模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易于管理保护,被列为重点调查的海草场,将建议有关方面设立海草场自然保护区。

但目前这个单个面积达800—900公顷,主要种类有喜盐草二药藻,生存有海星海参海胆、、等多种生物的海草场的现状则触目惊心,每天退潮后,上千人在这里挖螺,连小孩子放学后也加入挖螺的行列,因每斤螺可卖6—7元钱,是当地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破坏了海草场的生境,除此,还有人用电、毒捕杀海草场中的鱼虾、进行无序的浅海养殖等,造成严重的破坏。象流沙湾这种现状并非绝无仅有,华南沿海各地都有类似情况。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