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豆子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在07:43 2008年10月17日由JBG (Talk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更早版本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更新版本→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徐州地区一种地方小吃.

其特点是:臭中有香,回味无穷.地方民众甚至有"闻着臭,吃着香,一顿不吃馋得慌"的说法.

臭味来源:盐豆子为什么能形成“臭中有香”的独特风味呢?因为黄豆在发酵过程中生成了一种能产生蛋白酶的霉菌,黄豆中的蛋白质被其分解为多种氨基酸,鲜香的滋味是在氨基酸和盐的咸味、其他调料的味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臭味并不是黄豆受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所致,而是分解出来的氨基酸中有一种硫氨基酸,它会进一步分解产生带臭味的硫化氢气体,这也是盐豆子“臭”的来源.

相关传说:相传楚汉相争时,有一次刘邦攻打项羽,项羽方缺盐,士兵们只好将黄豆煮熟放入蒲包,退守到东海边。两天后士兵实在太饿就打开蒲包,发现黄豆已长满粘丝,情绪非常沮丧。有的士兵舍不得将腐坏的黄豆丢掉,就把盐、辣椒与黄豆拌在一起,一尝之下竟然鲜香无比,其他人份份效仿,交口称赞,并且将其取名为“霸王豆”,一时竟然成为军中主菜。刘邦击败项羽后获得了很多战利品,大宴群臣时,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之外,还上了一盘霸王豆。酒过三巡,刘邦大笑道:“项羽虽然号称西楚霸王,勇猛善战,不过小菜一碟,大丈夫当食之。”言罢,吃了一大口盐豆子,群臣也跟着吃了起来,很快一盘霸王豆就被吃光。后来这道菜传到民间,成为徐州老百姓餐桌必备的小菜。老百姓为了表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尊敬,把名字改成“盐豆子”。


制作过程: 盐豆子的制作过程简单,只有洗、泡、煮、发酵、加料、晒、储存等几个步骤,整个过程约需10天时间。   1.将洗干净的黄豆 (约5千克,最好用当年新品) 浸泡12小时,入铁锅中煮至熟透 (要求熟、烂且颗粒完整) ,捞起沥干水分,趁热放入蒲包或腌菜的坛子里,外面用一层稻草或薄棉捆好密封,放在温暖干燥处进行捂豆 (即发酵) 。温度应保持在20℃~27℃之间,夏、秋需要2到3天,冬、春一般约为4至5天,直至捂出白而带绿的粘丝即可。   2.把捂好的黄豆倒入盆中摊开,放入盐200克、花椒粉25克、八角粉25克、辣椒粉250克、细姜丝150克 (如喜欢吃麻,可以多放点花椒粉;喜欢吃辣,就多放点辣椒粉) ,用筷子反复搅拌,使之均匀,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4~5天,最后放入坛中密封储存即可。   3.开坛食用时,放点香油或花椒油,味道更好。如果用徐州人爱吃的一种面食——烙馍卷食,风味更佳。   盐豆子的制作受到季节的限制。因为在晾晒过程中,盐豆子直接接触外界,常常会受到细菌、灰尘、苍蝇的侵扰。在徐州,家家户户制作盐豆子时多选择阳光明媚、气温还比较低的初春,可以保证盐豆子的品质。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