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内酰胺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1:04 2008年8月1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Wangfeifeitian (Talk | 贡献)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1:53 2016年3月1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第16行: 第16行:
【折射率】1.4806 【折射率】1.4806
【性状】 【性状】
- 无色晶体。+无色晶体。
【溶解情况】 【溶解情况】
-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用途】 【用途】
- 用于有机合成(如1-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也用作溶剂等。+用于有机合成(如1-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也用作溶剂等。
【制备或来源】 【制备或来源】
- 由丁内酯和无水氨在高温高压下作用而制得。+由丁内酯和无水氨在高温高压下作用而制得。

当前修订版本


【中文名称】丁内酰胺;2-吡咯烷酮;α-吡咯烷酮;2-氧代吡咯烷;γ-丁内酰胺 【英文名称】2-pyrrolidone;a-pyrrolidone;butyrolactam 【结构或分子式】

分子结构: 羰基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其它碳原子及N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85.11 【密度】1.120 【熔点(℃)】24.6 【沸点(℃)】245 【闪点(℃)】129.4 【粘度 mPa·s(20℃)】13.3(25℃) 【折射率】1.4806 【性状】 无色晶体。 【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如1-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也用作溶剂等。 【制备或来源】 由丁内酯和无水氨在高温高压下作用而制得。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