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二钠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5:51 2011年8月1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Foodbk (Talk | 贡献)
(理化性质)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5:54 2011年8月12日) (编辑) (undo)
Foodbk (Talk | 贡献)
(其他)
 
(4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第7行: 第7行: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
特性 特性
-一、鲜味相乘效果。与味精混合使用可以产生鲜味倍增效果,降低产品成本。  +一、鲜味相乘效果。与味精混合使用可以产生鲜味倍增效果,降低产品成本
- + 
-二、增强及改善食品风味,可以增强食物的天然鲜美、浓郁与香甜味。+二、增强及改善食品风味,可以增强食物的天然鲜美、浓郁与香甜味
-   + 
-三、使肉类味道更鲜美,与味精混合后添加可增强肉类原味,强化肉类香味,减少肉类用量令成本降低。   +三、使肉类味道更鲜美,与味精混合后添加可增强肉类原味,强化肉类香味,减少肉类用量令成本降低
四、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并可以减少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四、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并可以减少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第20行: 第21行:
==使用状况== ==使用状况==
-{{{4}}}+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起增鲜作用。是较为经济而且效果最好的鲜味增强剂,是方便面调味包、调味品如鸡精、鸡粉和增鲜酱油等的主要呈味成份之一;与谷氨酸钠(味精)混合使用,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5%,有“强力味精”之称;别外,本品还对迁移性肝炎、慢性肝炎、进行性肌肉萎缩和各种眼部疾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方法
 + 
 +作为[[增味剂]]使用。
==其他== ==其他==
-{{{5}}}+鉴定方法
 +①试样液的制备
 +称取本品1.0g(准确至0.0001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取10.0µL,用新华Ⅲ号滤纸点样,于展开溶液(饱和硫酸铵∶异丙醇∶水=79∶2∶19)中展开30cm,取出晾干或烘干,在紫外分析仪中划出紫外吸收斑点(IMP或GMP),分别剪入两支10mm×100mm的小试管中,各加0.01 mol/L的盐酸溶液4.0 mL,将试管放入80℃恒温水浴保温30min,冷却,即为含IMP与GMP的试样液。
 + 
 +②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分别将上述试样倒入1cm光程的石英比色杯中,在240-250nm波长范围内,以0.01 mol/L[[盐酸]]溶液做空白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峰波长。结果处理:最大吸收峰波长在(250±2)nm内,即为IMP,在(256±2)nm内,即为GMP。
[[Category:食品添加剂]] [[Category:食品添加剂]]

当前修订版本

[编辑] 定义

核苷酸二钠(I+G),是二种调味剂结合取开头英文字母的简称。即5′肌苷酸钠—IMP(DISODIUMINOSINE5’—MONOPHOSPHATE)和5′鸟核酸钠—GMP(DISODIUM GUANOSINE5’—MONOPHOSPHATE)各50%结合的。

[编辑] 概述

早在150年前,科学家在肉汁中发现IMP的存在,但当时还不知道它具有呈味作用,直到50年前,日本人才发现IMP和GMP的呈味作用。由于IMP、GMP过去只能从肉类和海产品柴鱼中提取,价格昂贵因此未能为食品工业采用。现在使用的I+G,是现代科学家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化生产取得,且GMP比IMP具更强呈味作用。

[编辑] 理化性质

特性

一、鲜味相乘效果。与味精混合使用可以产生鲜味倍增效果,降低产品成本

二、增强及改善食品风味,可以增强食物的天然鲜美、浓郁与香甜味

三、使肉类味道更鲜美,与味精混合后添加可增强肉类原味,强化肉类香味,减少肉类用量令成本降低

四、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并可以减少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五、具有较佳的溶解性及在产品中的稳定性。

[编辑] 使用状况

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起增鲜作用。是较为经济而且效果最好的鲜味增强剂,是方便面调味包、调味品如鸡精、鸡粉和增鲜酱油等的主要呈味成份之一;与谷氨酸钠(味精)混合使用,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5%,有“强力味精”之称;别外,本品还对迁移性肝炎、慢性肝炎、进行性肌肉萎缩和各种眼部疾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

作为增味剂使用。

[编辑] 其他

鉴定方法 ①试样液的制备 称取本品1.0g(准确至0.0001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取10.0µL,用新华Ⅲ号滤纸点样,于展开溶液(饱和硫酸铵∶异丙醇∶水=79∶2∶19)中展开30cm,取出晾干或烘干,在紫外分析仪中划出紫外吸收斑点(IMP或GMP),分别剪入两支10mm×100mm的小试管中,各加0.01 mol/L的盐酸溶液4.0 mL,将试管放入80℃恒温水浴保温30min,冷却,即为含IMP与GMP的试样液。

②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分别将上述试样倒入1cm光程的石英比色杯中,在240-250nm波长范围内,以0.01 mol/L盐酸溶液做空白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峰波长。结果处理:最大吸收峰波长在(250±2)nm内,即为IMP,在(256±2)nm内,即为GMP。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