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操作的污染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01:49 2006年3月22日的修订版本 (编辑)
220.201.17.29 (Talk)

←上一个
当前修订版本 (08:43 2006年4月2日) (编辑) (undo)
格格巫 (Talk | 贡献)

 
(2 intermediate revisions not shown.)
第1行: 第1行:
 +[[食品质量案例]] [[http://www.foodmate.net/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425&start=168&show=0&man= 来源于主题帖第175楼]]
 +
企业介绍: 企业介绍:
台湾人开的,以生产肉灌制品为主的小型加工厂,始建立于1995年,产权终结于2002,品牌终结于2003年。运行过程中,从未有过任何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也没成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和化验室,没有正规检验设备,没有…….车间有一位主任、两位班长、专职检验员(最多是三个,最少是一个)近40个工人分成5个组。班长和组长不脱产。本岗位就是跟着生产走,做做简单的质量控制-----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基本看个人意愿。 台湾人开的,以生产肉灌制品为主的小型加工厂,始建立于1995年,产权终结于2002,品牌终结于2003年。运行过程中,从未有过任何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也没成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和化验室,没有正规检验设备,没有…….车间有一位主任、两位班长、专职检验员(最多是三个,最少是一个)近40个工人分成5个组。班长和组长不脱产。本岗位就是跟着生产走,做做简单的质量控制-----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基本看个人意愿。
第5行: 第7行:
事故一: 事故一:
 +
不当操作的污染。 不当操作的污染。
 +
事情经过:在绞肉的时候,为了避免碎肉喷溅,绞肉人员经常将一小毛巾搭在绞肉机出口处。此举几经纠正,屡教不改----因为的确可以减轻喷溅程度,尤其绞肉网孔比较大的时候。时间长了,我们也就视而不见了。恰恰有一次,削火腿片的员工提出在盐水火腿香肠里出现蓝绿色的杂质,整批产品有1/3发现含有杂质。 事情经过:在绞肉的时候,为了避免碎肉喷溅,绞肉人员经常将一小毛巾搭在绞肉机出口处。此举几经纠正,屡教不改----因为的确可以减轻喷溅程度,尤其绞肉网孔比较大的时候。时间长了,我们也就视而不见了。恰恰有一次,削火腿片的员工提出在盐水火腿香肠里出现蓝绿色的杂质,整批产品有1/3发现含有杂质。
 +
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车间主任组织各组组长分析,确认为绞肉口的小毛巾被绞刀绞碎混入肉馅,造成了污染。 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车间主任组织各组组长分析,确认为绞肉口的小毛巾被绞刀绞碎混入肉馅,造成了污染。
 +
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
 +
1、在削火腿片的时候,加了一个人挑选,每片都必须要仔细看,直到该批产品使用完毕,削火腿片产生的残次品(火腿两头、不够克重的、因挑杂质造成片型不整的)重新检验后方可使用。 1、在削火腿片的时候,加了一个人挑选,每片都必须要仔细看,直到该批产品使用完毕,削火腿片产生的残次品(火腿两头、不够克重的、因挑杂质造成片型不整的)重新检验后方可使用。
 +
2、以后不允许使用小毛巾挡绞肉机出口。 2、以后不允许使用小毛巾挡绞肉机出口。
 +
事件结果: 事件结果:
 +
1、此批火腿共450Kg,较正常状态多产生7Kg左右的残次品。使用商并未对该批火腿片提出质疑----可以说,“蒙混”过关了。 1、此批火腿共450Kg,较正常状态多产生7Kg左右的残次品。使用商并未对该批火腿片提出质疑----可以说,“蒙混”过关了。
 +
2、绞肉人员谨慎了一段日子,然后,又故态重萌了,而且还振振有辞的说:我们会小心的,又不是每次都会那么倒霉---他们说是因为倒霉,而且反正也没抱怨不是! 2、绞肉人员谨慎了一段日子,然后,又故态重萌了,而且还振振有辞的说:我们会小心的,又不是每次都会那么倒霉---他们说是因为倒霉,而且反正也没抱怨不是!
(晕啊) (晕啊)
- 
- 
-事故二: 
-残次品的处理。 
-上文里提到了残次品重新检验后要使用的。???您不用疑惑,是这样没错!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残次品,包括:颜色不对、组织度不好、单重相差太大、肠衣破损,不成型的等,都是将残次品重新斩成糜状,按照一定比例掺兑回去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场检验员是有机会见到未斩的残次品的,也有时间再检查检查,可也有看不到的时候。一般的时候,都没什么问题就使用了,即使我们不在现场;也有我们都在生产现场的时候出问题的。 
-事情经过:我在灌肠组,另一位在包装组。拌馅组在处理一批残次品。他们将残次品未经过查验(包括自检),直接斩后掺兑形成了180Kg馅料。灌到一半的时候,缠肠员工发现杂质,挑出来看是塑料碎屑。 
-来源查证:此批使用的是生坯火腿片的残次品,拌馅组长认为放入暂存库的都应该是经过我们检验员确认的,既然已经检验过就代表没问题的,没看就斩了。没料到该筐残次品检验员根本就没看着,查还没有斩拌的余料,发现个别塑料肠衣碎片掺杂。 
-处理方案: 
-1、该批产品全部挑破,将肉馅全部人工挑拣。 
-2、以后不经过质检确认不可以使用。 
-事件结果: 
-1、该批产品全部挑破,共检出23块塑料碎屑。 
-2、拌馅组长根本就没理睬这件事,其他的拌馅人员找我们去看,他还有说的---把你弄的哭笑不得。 
- 3、残次品入暂存库的时候,处理人员也不能够保证会通知我们查验,都是我们主动去翻看:有没有新入进去的,存放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其他问题的。 
- 
-一段时间过去了,反过来再看那段时间里的事情,很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并不规范的管理,并不规范的产品工艺,并不规范的质量监管制度…… 
-期待,这样的经历不再有,不仅仅是我; 
-期待,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不仅仅是肉制品企业; 
-期待,食品市场规范化早日实现,只有市场规范了,那些不守规矩的企业没有了生存余地,才能够大声说放心食品、安全食品。 

当前修订版本

食品质量案例 [来源于主题帖第175楼]

企业介绍: 台湾人开的,以生产肉灌制品为主的小型加工厂,始建立于1995年,产权终结于2002,品牌终结于2003年。运行过程中,从未有过任何管理规章制度出台,也没成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和化验室,没有正规检验设备,没有…….车间有一位主任、两位班长、专职检验员(最多是三个,最少是一个)近40个工人分成5个组。班长和组长不脱产。本岗位就是跟着生产走,做做简单的质量控制-----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基本看个人意愿。

闲言少叙,转入正题:对于两次生产质量事故的反思

事故一:

不当操作的污染。

事情经过:在绞肉的时候,为了避免碎肉喷溅,绞肉人员经常将一小毛巾搭在绞肉机出口处。此举几经纠正,屡教不改----因为的确可以减轻喷溅程度,尤其绞肉网孔比较大的时候。时间长了,我们也就视而不见了。恰恰有一次,削火腿片的员工提出在盐水火腿香肠里出现蓝绿色的杂质,整批产品有1/3发现含有杂质。

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车间主任组织各组组长分析,确认为绞肉口的小毛巾被绞刀绞碎混入肉馅,造成了污染。

处理方案:

1、在削火腿片的时候,加了一个人挑选,每片都必须要仔细看,直到该批产品使用完毕,削火腿片产生的残次品(火腿两头、不够克重的、因挑杂质造成片型不整的)重新检验后方可使用。

2、以后不允许使用小毛巾挡绞肉机出口。

事件结果:

1、此批火腿共450Kg,较正常状态多产生7Kg左右的残次品。使用商并未对该批火腿片提出质疑----可以说,“蒙混”过关了。

2、绞肉人员谨慎了一段日子,然后,又故态重萌了,而且还振振有辞的说:我们会小心的,又不是每次都会那么倒霉---他们说是因为倒霉,而且反正也没抱怨不是! (晕啊)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