鳟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英名]:Salmo playtcephalus

[属科]: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

[别名]:鮅、赤眼鱼、红目鳟、红眼棒、红眼鱼、醉角眼、野草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

[归经]:胃经

[功效]:暖胃和中;止泻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 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拉丁文名]:Squaliobarbus ourriculus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资源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自四川,东到江浙一带的江河与湖泊,均有分布。

[用药禁忌]:患疮疡疥癣者慎服。

[动植物形态]:赤眼鳟,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外形似草鱼。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端位,呈弧形。上颌两侧有两对短小的须,下咽齿呈圆形,侧线鳞45(6-7)/(3-V)48。背鳍3,7-8,无硬刺。胸鳍1,14-15。臀鳍3,7-8。体背深灰色,腹部淡黄色。体侧及背部每一鳞片基部有黑色斑,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功效分类]:温里药

[性味]:味甘;性温


鳟鱼的体型

   体长,略呈圆筒状,后段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30厘米。头呈圆锥形,吻钝。口端位,口裂突,呈弧形。唇厚,上颌两侧有2对不明显的短须。下咽齿3行,顶端钩状。眼大。鳞圆形,侧线鳞43~48。背鳍Ⅲ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Ⅲ7~8。体背深黑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各有一黑色的斑块,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眼上半部有一块红斑。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他各鳍灰白。

鳟鱼的属性

   鳟鱼通常都栖息在淡水中,喜欢生活在冷水中,10-16度是最适当的,6-23度会减少他们繁殖或捕食的欲望及能力,到了23度以上就致命了。有几种到繁殖季节会游入海中。鳟鱼和大马哈鱼同目同科,有亲密的亲缘关系。现在不少地方都很和重视人工繁殖和饲养鳟鱼。
   鳟鱼主要属于两个属,大马哈鱼属和红点鲑属。大马哈鱼属包括大马哈鱼和几种鳟鱼,红点鲑属包括几种也可以称为红点鲑的鳟鱼。这两属鳟鱼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身体的颜色不同,嘴上面的犁骨及牙齿的形状不一样。红点鲑属鳟鱼在比较黑的肤色上有红色或者乳白色的斑点。红点鲑的旬船形而不是平直的。大马哈鱼属的鳟鱼肤色比较淡一些,上面有红色或者黑色的斑点,牙齿比较稀疏。

鳟鱼的种类

   由于生理结构不规则,身体的颜色和习性差别大,鳟鱼是最难分类的鱼类之一。加上人工饲养和杂交以及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得鳟鱼的分类更加复杂。有几种原先划分为斑鳟属的鳟鱼现在普遍认为应划归大马哈鱼属。褐鳟鱼是现在唯一划为斑鳟鱼属的鳟鱼,也是鳟鱼中的濒危动物。红点鲑属鳟鱼包括溪鳟、湖鳟、海鲑等几种,大马哈鱼属包括虹鲑、山鳟、金鳟等几种。金鳟是一种色彩不一定很漂亮的鳟鱼,土生于北美洲西部高山地区清澈的河流中。欧洲海鳟原先是欧洲比较常见的鳟鱼,现已广泛地引进到世界各地适合于它们生长的水域。由于鳟鱼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垂钓和食用鱼,世界各地每年都大量捕捞,因此,全世界大多数野生山海鳟、山鳟等鳟鱼都数量锐减,陷入濒危状态。 

鳟鱼的栖息地

   鳟鱼一般栖息在比较凉的淡水中,尤其是湍急的溪流和较深的池塘里。原先主要产于北半球,现在被广泛地引入世界各地。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小鱼和它们的卵以及甲壳类动物。鳟鱼在春天和秋天产卵,雌鱼在河底砂砾层中挖出洞来,然后把卵产在洞里。那些栖息在海中的鳟鱼这进修也会返回内河产卵。卵孵化的时间大约是2—3个月,刚孵出来的小鱼苗离开洞以后,依靠浮游生物为生。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栖息于流速较慢的水中。我围除西北、西南外,南北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

鳟鱼养殖技术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因能在其他鱼类不能繁殖生长的低温环境中进行世代繁衍而被称为冷水鱼。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从技术引进起步,开发了虹鳟鱼养殖业。 

  

一、鳟鱼的生物学特点 

  鲑鳟鱼类以其只能在低温水域中繁衍、生长、正常生长的上限水温很低、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的生物学特性区别于其它鱼类。

  1.鲑鳟鱼类是短日照型鱼类,在自然光照时间逐日变短、水温逐日降低的秋、冬季,性细胞发育成熟。性腺发育对光照时间的变化很敏感,光照变化可以改变其成熟,人们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改变光照的方法,使其在需要的时期产卵繁殖。

  2.繁殖季节多在11月至翌年2月,繁殖高峰期是12月至次年1月。冰封期长的地区,有些种类在溪流开始解冻、饵料生物开始繁衍的春季繁殖,繁殖水温在8℃以下。

  3.性腺发育、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的上限水温是13℃。超过13℃性腺发育失常,稚鱼畸形率增多。

  4.性腺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稚鱼孵化、发育没有明显的下限温度。在0.5℃水温下,胚胎仍可正常发育、孵化。

  5.受精后胚胎发育长达300~600度•日,完成仔鱼发育进入稚鱼期后孵化出膜,刚一孵出便是稚鱼,称为孵化稚鱼。

  6.生长最适水温是8~20℃,高于21℃,代谢强度、饲料效率、抗病力降低,25℃时会很快死亡。

  7.没有明显的生长下限水温,只要水不变成冰即能摄食生长。

  8.终生栖息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的流水环境中。

  9.除驼背大麻哈和岩女大麻哈鱼外,其他鲑鳟鱼0.2~15克的稚幼鱼体侧拥有7~12个标志幼稚鱼发育期的幼鲑斑(parr•mark)。马苏大麻哈鱼降海型中的河流残留群及淡水型种群的山女鳟,幼鲑斑终生不消失,以其幼稚形态终老一生。

  二、鳟鱼养殖种类

  世界上在海淡水域可以实施完全人工养殖的鲑鳟鱼类约有16种。我国的海水养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未推广养殖,目前几乎全部是淡水养殖。已经形成了配套全人工养殖技术并已普遍养殖或正在扩大养殖的主要有以下4种。

  1.虹鳟

  虹鳟是鲑科鱼类第一个被开发成养殖品种的鱼类,迄今有120多年的养殖历史,养殖区域已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年均水温1~2℃以下,2龄体重可达1千克。池养鱼最大个体达7千克。流水池养殖,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5千克以上。影响存活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疾病和弧菌病。

  2.金鳟

  金鳟是从虹鳟鱼的体色突变种选育成的金黄体色品系。1996年从日本引进,现已成为全国各地普遍养殖的优良品种。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虹鳟鱼相似。兼具食用、垂钓和观赏价值。其金黄体色是显性遗传性状,对育种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种质价值。因其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市场价高于虹鳟鱼。

  3.山女鳟

  原产于日本,50多年前被开发成养殖品种。是鲑科鱼中两种肉味最鲜的品种之一,市场价相当于虹鳟的3~8倍,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钓。2年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2龄鱼体重多为400~700克,最大个体900~1000克。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温下,生存能力及摄食强度好于虹鳟。1996年引进我国,包括人繁在内的全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正在推广养殖.

  4.日光白点鲑

  原产日本,养殖历史已50多年。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适于垂钓。烹制鱼肴以生鱼片著称,市价为虹鳟的2~3倍。1996年引进我国,年均水温12℃条件下,12月龄体重110~130克,2龄鱼500~1000克。最大个体达2000克以上。在0~4℃环境中生存活力、摄食强度好于虹鳟鱼。喜食下沉中的人工饵料,也喜食沉底饵料。抗病力强,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还有土著种细鳞鲑、远东哲罗鲑、花羔红点鲑以及引进种河鳟、北极红点鲑、银鲑、大西洋鲑、褐鳟等正在进行试验养殖。

  三、养殖环境条件

  1.水温

  淡水或海水养殖都需要一个低温的水域环境。夏季水温不超过22℃,最高不超过24℃,冬季不结冰或短期内结冰、无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养殖鲑鳟鱼。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表1列示了池养虹鳟鱼的不同水温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毫克/升。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会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

  表1 池养虹鳟鱼的生长(克) 年均水温(℃) 满1年体重 满2年体重  满3年体重 12~14 100~200 400~1000 1000~2000 8~9 40~50 200~400 800~1000

  2.溶解氧

  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其安全临界值降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水温变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3.水质

  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浓度。虹鳟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

  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虹鳟鱼对氨氮的耐受浓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池内,如果ph为7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05~0.6毫克/升,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水温和ph越高,氨氮的毒性也越强。水中溶解氧量越高,对氨氮的耐受力越强,在溶解氧7毫克/升以上的环境中,氨氮量达0.8~1.0毫克/升时,6周之内不会对虹鳟鱼产生危害。在溶解氧量为5毫克/升以下的水中,当氨氮量达0.5毫克/升以上时,虹鳟鱼生长减慢,鳃易受损伤,甚至会导致肾、肝组织功能障碍。

  水质的混浊度也是影响鲑鳟鱼生长的重要因素。混浊的水质会妨碍鱼的视力,而影响摄食和生长。

  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有条件的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符合表2提示的水质条件,一般都可用于鲑鳟鱼养殖。

  表2 虹鳟养殖用水水质指标   指 标 单位  最佳值 色度度 <30 透明度 清澈透明 溶解氧 毫克/升 6~10 游离二氧化碳 毫克/升  <30 硫化氢 毫克/升 0 ph 6.5~7.5 碱度 毫克当量/升 1.5 总硬度 度 8~12 生化需氧量* 毫克/升  <10 氨 氮 毫克/升 <0.0075 氯化物 毫克/升 <5.0 亚硝酸盐 毫克/升 <0.5 硝酸盐 毫克/升 <1.0 磷酸盐 毫克/升 <0.2 硫酸盐 毫克/升 <5.0 总 铁 毫克/升 <1.0 悬浮物 毫克/升 <15

  • 5日生化需氧量。

  农户建设小型养殖场,可以根据水中是否有野生小动物来判断水质情况。如果水源中生活着小型鱼类、水生昆虫等生物,那么这个水源一般就可用来养殖鲑鳟鱼。

  适于海水养殖的虹鳟、银鲑等,其幼稚期都是在淡水环境中度过的。随着个体的长大,耐盐力逐渐增强,虹鳟稚鱼、当年鱼、一龄鱼和成鱼可以耐受的盐度分别为0.5%~0.8%、1.2%~1.4%、2%~2.5%和3.5%。35克以上的幼鱼,经半咸水过渡10天左右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