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种培育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鱼种培育

一、鱼种放养

(一)、放养鱼种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前的主要工作是清整池塘和施基肥。池塘水深要达到1.3~2米。若配合其它措施如使用增氧机、加大鱼种池水深(2~2.5米)等能使鱼种池的产量提高,接近食用鱼的单产水平,即亩产500公斤以上。用于饲养鱼种的池塘面积应该较大,一般2~5亩,清整方法与鱼苗池的清整方法相同。夏花鱼种的放养也要做到肥水下塘,通过施基肥培养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较大型的浮游动物,使人池后的夏花鱼种立即就能吃到适口饵料。基肥的施放时间,一般在夏花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施放有机肥200~400公斤,也可以添施少量氮、磷等无机肥料。如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2.5~5公斤,过磷酸钙1~1.5公斤。经施基肥后,水中水涵成群、水质清澈,对放养草鱼夏花特别有好处。最好在养草鱼种的池塘中,预先培养芜萍或小浮萍以提供草鱼的适口饵料。

(二)、确定鱼种的合理放养密度

夏花放养的密度主要依据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来决定。比如鱼种外销,为了方便运输和提高运输成活率,培养鱼种的规格一般宜小些,因此放养密度可大些;又如供就近放养,一般要求较大的鱼种,夏花放养的密度就须小些。放养密度还随鱼的种类、池塘条件、饵料肥料供应情况和饲养管理措施等而不一样。同样的出塘规格,鲢、鳙的放养量可较草鱼、青鱼大些,鲢可较鳙大些。池塘面积大,水较深,可增加放养量。各种鱼的生长规格,既受池鱼总密度的影响,又受本身群体密度的影响。因此,总密度相同,而混养比例不同时则生长也不一样,通过调节混养比例,可以控制出塘规格。

(三)、混养

主要养殖鱼类在鱼种培育阶段,各种鱼的活动水层、食性和生活习性已明显分化。因此可以进行适当的搭配混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层和饵料资源,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同时,混养还为密养创造了条件,在混养的基础上,可以加大池塘的放养密度,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混养还能做到不同鱼类之间的彼此互利,如草鱼与鲢或鳙混养,草鱼的粪便及残饵分解后使水质变肥,繁殖浮游生物可供鲢、鳙摄食,鲢、鳙吃掉部分浮游生物,又可使水质不致变得过肥,从而有利于喜在较清水中生活的草鱼的生长。因此,鱼种池混养是合理和有利的。

鱼种混养的种类,一般采取中下层的草鱼、青鱼、鳊、鲂、鲤、鲫等与中上层的鲢、鳙以2~3种或4~5种鱼混养。其中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主体鱼),比例较大;其他鱼为配养鱼,比例较小。鱼种池混养的种类一般较食用鱼池塘少。因为鱼种培育要求生产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鱼种,如混养种类过多,往往会造成各种鱼对所投的人工饵料(如油饼类、糠、麸等)严重争食,而难以达到出塘规格均匀健壮。

在混养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第一,生活在同一水层的鱼,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搭配比例,如鲢与鳙,草鱼与青鱼之间的关系。一般鲢、鳙不同池混养,草鱼、青鱼不同池混养,因鲢比鳙、草鱼比青鱼争食力强,后者因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成长不良。即使要混养也必须以前者为主养鱼,后者只许放少量,如鳙在 20%以下;第二;鱼种池的主养鱼应根据生产需要来确定,混养比例则按鱼的习性、投饵施肥情况以及各种鱼的出塘规格等来决定。一般主养鱼占60%左右。

(四)、药浴消毒

因为在池塘水体中,即使表现健康的鱼苗或鱼种,也难免带有一些病原体,这也是今后鱼病发生的根源之厂。因此在购买苗种放养、分塘换养时,特别是在大水面放养前,应对鱼苗、鱼种本身进行一次消毒,以杀灭鱼体上的病原;避免或减少病原传播、繁殖的机会;从而提高苗种培养的成活率。 鱼体消毒一般采用浸洗法{又称药浴)。常用消毒药物有多种;如果能在消毒前取样检查,确定鱼体上病原的种类再再采取有效药物进行消毒处理;效果更好。现在通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30%含氯量,浸洗浓度百万分之10、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每立方水用漂白,粉10克和硫酸铜8克),高锰酸钾(百万分之20)、敌百虫(90%晶体,百万分之10)、孔雀石绿(百方分之5)、食盐(2%~4%)等。浸洗时间可视水温而定,水温低,浸洗时间长,消毒效果好。但应注意鱼在浸洗时的反应,如发现缺氧或不正常的现象,应立即停止浸洗,将鱼倒入池塘中。浸洗的容器可采用大的木盆或瓷缸等容器,一般禁用铁器。

二、投饵施肥

(一)、四定投饵

鱼种培育时期鱼体逐渐长大,摄食量增加,且生产中大都采取密养方式。因此,靠天然饵料已不能满足池鱼摄食的需要,而必须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施肥为辅。同时,加强投饵是培养大规格鱼种,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的最重要手段。但投饵技术与养好鱼种,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有密切关系。其中做好投饵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四定”投饵原则。 ①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同时选择水温较适宜,溶氧量较高的时间投饵,可以提高鱼的摄食量,有利于鱼类生长。正常天气,一般在上午8~9时和下午2~3时投饵各1次,这时水温和溶氧量升高,鱼类食欲旺盛。在初春和秋末冬初水温较低时,一般在中午投饵1次。夏季如水温过高,下午投饵的时间应适当推迟。 ②定位:投饵必须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集中于一定的地点吃食。这样不但可减少饵料的浪费,而且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便于清除剩饵和进行食场消毒,保证池鱼吃食卫生,在发病季节还便于进行鱼体药物消毒,防治鱼病。具体操作是:投喂草类饵料一般用竹竿搭成三角形或方框,将草投在框内,便于草鱼、团头鲂吃食及清理剩饵。 投喂商品饲料可在水面以下30~40厘米处,用芦席或木盘 (带有边框)搭成面积1~2平方米的食台,将饵料投在食台上让鱼吃食,一般每3000~4000尾鱼种设食台1个。也可将饵料投在池边底质较硬无淤泥的食场上(水深1米以内)。这样,投饵的范围较食台可更广些,鱼群集中吃食时不致过分拥挤,吃食较均匀,效果也较好。对青鱼投喂螺蛳等,也应投在相对固定的食场上。 ③定质: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不腐烂变质,防止引起鱼病。饵料的适口性要好,适于不同种类和不同大小鱼的摄食。有条件的可制成颗粒配合饲料,以提高营养价值和减少饵料成分在水中的溶散损失。必要时在投喂前对饵料进行消毒,特别在鱼病季节要这样做。 ④定量:每日投饵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做到适量和均匀, 防止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以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率,促进生长,减少疾病,降低饵料系数(每生长0.5公斤鱼所消耗的饵料 量)。适量投饵是投饵技术中最重要的因素。投饵过少,饵料的 营养成份只能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用于生长的部分很少, 这样必须提高饵料系数,以便增强鱼体的生长。投饵过多,鱼类吃食过饱,会降低饵料的消化率,而且容易引起鱼病发生,降低成活率和成长度。过多的饵料鱼吃不下,不但造成饵料的浪费,还会败坏水质。每日的投饵量要按照各种具体条件如水温高低、天气状况、水质肥瘦和鱼类的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如水温过高或较低,则投饵量须减少;天气晴朗可多投饵;天气不正常,气压低、闷热,雷阵雨前后或大雨时,应少投或暂停投饵;天气长期炎热忽然转凉,或长期凉爽忽然转热,均须注意控制投饵量;及时检查鱼的吃食情况,是掌握下次投饵量的最重要方法,如投饵后鱼很快吃完,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如较长时间吃不完,剩饵较多,则要减少投饵量。

(二)、草鱼的投饵

夏花草鱼种与鲢或鳙常搭配混养。初下时,草鱼也能吃豆浆、豆渣等。但达到夏花鱼种规格的草鱼食性已经开始转变,最喜食芜萍。所以按每千尾投喂芜萍 2~4公斤。20天左右其体长可增长到7厘米左右,这时改投浮萍,每千尾每天投喂10公斤小浮萍。历经20天草鱼体可达10厘米左右。之后,改喂水草或细嫩的陆草。草鱼在10厘米规格时,容易患出血病、肠炎病等病害,所以立秋之后 减少投饵,适当加注新水并加强防病措施。越冬前,即寒露气前后,投喂些精饲料,使其积累一定脂肪,增强体质,有利提高越冬的成活率。要注意:当草鱼与鲢、鳙混养时,每天必须先投草类,让草鱼先吃,然后再投豆渣等鲢或鳙的饵料。这种方法既能保证鱼的摄食,又能保证鲢或鳙的摄食,使混养的每一种鱼均能常生长。

(三)、青鱼的投饵

首先应在青鱼夏花鱼种下塘前施基肥培养好大量的枝角类。下塘2—3天之后,用2~3公斤豆渣或其他饵料引诱鱼种到食场摄食,使之形成习惯。然后根据鱼种的采食情况,每天投饲豆渣二次,上下午各投一次,每次豆渣用量每万尾12.5~15公斤(即每天共投25~30公斤/刀尾)。待青鱼种体长逐渐增至8厘米左右时,改喂磨碎的豆饼,每天每万尾5~7.5公斤,仍分成上下午两次投喂。青鱼体长增加到8~10厘米后,除按时按量投喂豆渣、豆饼之外,开始投饲一些轧碎的螺蛳,起始时每万尾投35公斤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40公斤。当青鱼体长达到15厘米以后,可投喂一些小螺蛳。当年青鱼的病害不象草鱼那样多,所以投饵上不要保守,应抓住时机,增大1龄青鱼种的出塘规格。在饲养青鱼种转换饵料种类时,应有1周左右的混合过渡期,使鱼种有时间适应新的饵料。

(四)、鲢鱼的投饵

由于鲢鱼种以浮游生物为食,而且有特殊的滤食机制,所以鲢鱼夏花下塘前一定要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下塘后则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饵料,必须适当投喂人工饵料。初下塘时,每天每万尾投喂1.5~2公斤豆渣,之后投喂磨细了的酒糟或掺一些豆饼粉,每天每万尾用量1公斤,以后增到1.5~2公斤,至10月中旬或下旬气温开始下降为止。 所投喂的饵料应投放在水面之下36~40厘米深的饵料台上。

(五)、鳙鱼的投饵

与对鲢鱼投饵的要求相同,只早饵料数量大一些,如若投喂鲢的饵料量每万尾为豆饼2公斤,则投给鳙的应增加到3~3.5公斤,以满足鳙生长比鲢生长快的特性。总体来说,饵料的投喂量必需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质、鱼病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来灵活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最适温度30~32℃,这时投饵量最多。但若出现天气异常,间接影响池水溶氧等因数,都会降低鱼种的食欲,因此投饵量应随之减少。出现鱼病时,投饵应减少,病情严重时更重要停止投饵。

三、日常管理

1.巡塘 鱼种培育过程只需每天早晨巡塘一次即可。中午、晚上结合投饵、清理食台等工作再巡视鱼塘。早晨巡塘主 要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

2.防逃 雨季时注意池塘中水位上涨情况,检查注排水口的拦鱼设施。

3.防病 根据巡塘观察的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应经常清除池内杂草、腐败杂物,经常清扫食场。最好每2~3天清理一次,每半月用0.25~0.5公斤漂白粉对食场及附近区域消毒一次。

4.检查鱼种的吃食情况 每天下午3点左右检查食台,了解饵料是否被吃完,以此确定第二天的投饵量。

5.适时注水,改善水质,夏花饲养过程中,至少应加注新水4~5次。水源方便的池塘还可增加注水的次数。由于对夏花鱼种户投饵量较大,鱼的排泄量也多,池水很容易过肥,影响鱼种生长,因而非常有必要经常加注新水。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