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用药方法与用药量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一、常见的用药方法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六种:

(一)全池泼洒法

是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二)挂袋法

即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

(三)浸洗法

即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只有在鱼种分池、转塘时才能使用。

(四)口服法

是驯化养鱼常用的用药方法之一。使用时将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投喂,用于治疗鱼类的内脏病、出血病、竖鳞病等。其优点是疗效较彻底,药物浪费少,节省成本。缺点是对病情较重、吃食不好的鱼没有作用。

(五)注射法

多用于亲鱼的催产和消炎,一般采用胸腔、腹腔、背部肌肉注射。

(六)涂抹法

用于亲鱼的伤口消炎,常使用紫药水或碘酊。

二、鱼池水体的计算

采用全池泼洒法。用药时必须先准确计算鱼池水体,为此先要测量鱼池的长度、宽度和水深,圆形池塘需测出半径,再依下列

公式计算体积。

鱼池体积(立方米)=长度(米)X宽度(米)X平均水深(米)

鱼池水体积(米):3.14X(鱼池半径米)的平方X水深

以上所列出的公式一,适用于方形或长方形鱼池;公式二,适用于圆形鱼池。需要说明的是方形鱼池一般是有坡度的,其横、断面呈梯形,在计算体积时其长度和宽度的测量应以水面至池底的1/2处为准。

三、用药量的计算

全池泼洒用药量(克)=池水体积(平方米)X用药浓度(ppm)

浸洗用药量(克)=用水量(平方米)X漫洗药浓度(ppm)

口服药量(克)=鱼池栽鱼量(千克)X鱼的服药量(克/千克体重)

混饲配制浓度(%)=用药量/(载鱼量X日投饵率)X 100%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