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腌菜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指用盐、酱、糖等腌制的发酵或非发醇类蔬菜,如酱黄瓜等;

  酱腌菜是我国各族人民喜欢的调味副食品之一。由于酱腌菜具有鲜甜脆嫩,或咸鲜辛辣等独特香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深得群众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副食品。

  相关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SB/T 10439-2007》对酱腌菜的定义,酱腌菜包括:酱渍菜、盐渍菜、酱油渍菜、糖渍菜、醋渍菜、糖醋渍菜、虾油渍菜、盐水渍菜、糟渍菜。

  酱渍菜(Pickled Vegetable with Soy Paste):以蔬菜咸坯,经脱盐、脱水后,用酱渍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盐渍菜(Salted Vegetable):以蔬菜为原料,用食盐盐渍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酱油渍菜(Pickled Vegetable with Soy Sauce):以蔬菜咸坯,经脱盐、脱水后,用酱油浸渍加工而砀蔬菜制品。

  糖渍菜(Sugared Vegetable):以蔬菜咸坯,经脱盐、脱水后,用糖渍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糖醋渍菜(Sugared and Vinegared Vegetable):以蔬菜咸坯、经脱盐、脱水后,用糖醋渍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虾油渍菜(Pickled Vegetable with Shrimp Oil):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用食盐盐渍后再经虾油渍制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糟渍菜(Pickled Vegeable with Lees):以蔬菜咸坯为原料,用酒糟或醪精糟渍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潜在危害编辑

  危害分析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及其他类型腐败菌生长,具有良好的呈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并且能改善腌制食品的风味。但是,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存在是主要的潜在危害。

  传统蔬菜腌制的时间很长,并不是腌几天就能拿出来食用的。一般来说,蔬菜腌制刚开始的时候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不断增长,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就会下降。这个峰叫做亚硝峰。有的蔬菜出现一个峰,也有的出现三次高峰。一般来说,蔬菜腌制一周左右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后就已经很低了。这个时候再吃,就比较安全了。而一些餐馆为降低成本,可能没有等到足够长的时间就把腌菜拿来做菜,而且食客们吃的数量又比较大,容易造成事故。蔬菜腌制的时候应选择施氮肥比较少的蔬菜,尽量把菜洗干净,用干净的水和缸来腌,让蔬菜腌制缸少进空气。

  为了降低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可在蔬菜腌制时放点维生素C,1公斤白菜放4粒维生素C,放入维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阻断亚硝酸盐的生成,而且还能防止酸菜生霉,减少酸败和异味。盐也要放够量,要腌透。用盐不足,细菌不能被完全抑制,会使菜中硝酸盐还原成有害的亚硝酸盐。

  急性中毒

  人体长期摄取大量亚硝酸盐,可使血管扩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被氧化而不能与氧结台,产生氧化血红蛋白血液病,使血液的输氧能力降低、血球破坏,在血浆和尿中出现血色素使肾小管堵塞。一般人体摄入 0.3——0.5 g 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 3g则可致死。

  致癌作用

  亚硝酸盐能与腌肉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据动物试验,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人类的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都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在体内微粒体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使细胞产生突变或癌变。

  致畸作用

  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5岁以下儿童发生脑癌的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1]

  降低危害编辑

  化学方法

  运用化学方法来降低亚硝酸盐主要有:通过添加天然物质,从而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如蒜汁、姜汁、芦荟汁等;添加抑菌剂部分替代亚硝酸盐的作用,如抗坏血酸、柠檬酸等,其作用机理也是阻断亚硝基与仲胺的结合,防止亚硝胺的产生;添加一些能起到类似亚硝酸盐发色或防腐作用的物质,如红曲色素、抗坏血酸等。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低腌制品中的pH值、产生亚硝酸还原酶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或者直接利用亚硝酸还原酶降低腌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有学者利用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冻干菌粉,制成一种直投发酵剂,对酸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98%,该技术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也有研究从巨大芽胞杆菌中分离纯化得到亚硝酸盐还原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 40℃、最适pH 为 6.5,热稳定性好,80℃下保温4h后仍有70%——80%的酶活力,将该酶和特异性辅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在肉的腌制过程中加入, 在不改变蒸煮香肠的加工工艺条件下,使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比原来降低 70%以上。

  质量说明编辑

  味觉优良

  (1) 咸味

  食盐的渗透作用可改良风味并避免保存不良故要使用适合各个腌渍物的盐量,调理成适合所喜好的咸味。苹果酸钠或葡萄糖酸钠也可以使用。

  (2)酸味

  依腌渍物的种类,在熟成期间生成乳酸,醋酸和其他的酸可使腌渍物具备适当的酸味,有整肠作用及防止胃肠内的异常发酵食物中毒的功效。

  (3)辣味

  辣椒素或姜油使腌渍物含有适当的辣味而刺激味觉,增进食欲;并使内分泌旺盛,有利于健康。

  (4)甜味

  因添加砂糖,葡萄糖、果糖、甘草或甜菊而使口味柔和,促过食欲。

  (5)苦味及涩味

  适当的苦味(粗盐、苦盐中的镁)及涩味(单宁、生物碱等)可增加腌渍物爽快的味道。

  鲜味(甘味):由适当的盐、酸、辣、甜、苦、涩味混合而来的。

  色香味良好

  (1)香味

  各种蔬菜的香气成分,移至腌渍物或由于微生物、酵素等作用形成芳香味。

  (2)色彩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花青素等尽量在制程中保持其新鲜色彩,使其成为可口的腌渍物。

  (3)食欲

  口腔和舌头的触觉、咬感、硬度等食感,使腌渍物的美味相差很大。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