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鳞灰鹅膏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学名:角鳞灰鹅膏菌 拉丁学名:Amanita spissacea Imai 中文别名:油麻菌(广西)、黑芝麻菌、麻子菌(四川)、麻子菇(福建)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全体灰色至灰褐色。菌盖直径可达3-11cm,湿时稍粘,边缘平滑或有不明显的条棱,菌盖表面具有黑褐色角锥状或颗粒状鳞片,往往有规律地密集一起呈环带状分布。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不等长。菌柄长4-10cm,粗1-2cm,顶部色深而菌环以下灰色并有深灰色花纹及鳞片,基部膨大。菌托由4至7圈黑褐色颗粒状鳞片组成。菌环生菌柄上部,膜质,上面白色而下面灰色,边缘灰黑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平滑,宽椭圆形,7.5-8.9μm×5.6-7.6μm,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春至秋季在马尾松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广东、香港、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 经济用途:在广西、四川等地区有人采食,但往往引起中毒而产生恶心、头晕、腿脚疼痛、神志不清及昏睡不醒,在广西曾有人中毒后,昏睡三天后方醒,期间幻觉到一种“怪人”时而变得高大,时而变得矮小。此种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栎等形成外生菌根。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