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木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Oncodostigma hainanensis (Tsiang et P. T. Li) Tsiang et P. T. Li

中文名 蕉木

拉丁科名 Annonaceae

中文科名 番荔枝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广西(合浦)、广东(海南岛)

现状 濒危种。蕉木主要分布于海南,常散生于低海拔沟谷两侧。因森林砍伐和农垦事业的发展,分布区域急剧缩小,生存植株极为稀少,如不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6米,胸径达50厘米;小枝具不规则纵条纹,初被锈色柔毛。叶薄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一10厘米,宽2一3.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除叶柄及中脉外无毛,中脉在上面凹陷,侧脉6一10对,斜上升,未达叶缘网结;叶柄长4一5毫米。花1一2朵腋生或腋外生,黄绿色,直径约1.5厘米,花梗6一7毫米,被锈色柔毛,基部有卵圆形、长2-4毫米的小苞片;萼片3,卵圆状三角形,长宽各4一5毫米,被锈色柔毛;花瓣6,2轮,镊合状排列,外轮花瓣长卵圆形,长14一17毫米,宽10一11毫米,两面被锈色柔毛,内轮花瓣略厚而短,长约14毫米,外被锈色柔毛,内有多数乳头状凸起;雄蕊多数,长2毫米,药隔顶端近平截;心皮约10枚,长圆形,密被长柔毛,柱头棍棒状,直立,基部缢缩,顶端全缘,被疏短柔毛,胚珠10,二排。果坚硬不裂,圆筒状或倒卵圆形,长2一5厘米,直径2一2.5厘米,被锈色柔毛,果皮具突起纵脊,种子之间有缢纹,子房柄长约1厘米;种子黄棕色,斜四方形,长16毫米。

特性 蕉木主要生长于山地雨林中,为乔木中下层的偶见成分,喜欢荫湿的小生境,生于山坡下部、沟谷、溪旁,阳光充足之处极为少见。分布区年平均气温23--25℃,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常与白格Albizzia procera Benth.、野生荔枝Litchi chinensis var. Euspontanea Hsue、滨木患Arytera litoralis Bl.、榔色木Lansium dubium Merr.等混生。花期4--12月,果实冬(12月)、春(3月)两季成熟。

保护价值 蕉木属在我国仅此一种,对研究我国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如海南尖峰岭和坝王岭,应注意加强管理。海南崖县过岭附近低丘沟谷林中有一株大树,应指定当地有关部门加以保护。有关植物园、树木园应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确实保护好这一重要种质资源。

栽培要点 蕉木每年冬春两季果实成熟,种子寿命短,熟后立即采收,否则落下后腐烂变质,迅速丧失发芽能力。果实采后立即洗净,随即播种。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