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域: 真核生物域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目: 列齿目 Taxodonta
科: 蚶科 Arcidae
属: 蚶属 Area
种: 泥蚶


英文名称:Arca granosa

英文俗称:Ark shell

拉丁文种名:Tegillarca Granosa Linn

又名:血蚶,泥蚶

外形: 花蚶有大小相等的两壳,通常为3~6厘米长,外壳极坚硬,壳面白色,有褐色薄皮,外形呈膨胀状卵圆形,生长线明显。 贝壳表面放射肋发达,共约20条,肋上具有明显颗粒状结节,呈瓦垄形。壳表边缘亦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对应的深沟,排列成整齐纵纹。 壳背部两端略呈钝角,壳顶突出,尖端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内壳面灰白色,无珍珠质层。 前后闭壳肌发达,铰合齿细密呈片状列成一排。角质韧带较宽,前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四方形。 泥蚶的血液中富含血红素,故蚶肉呈鲜红色,边沿有一条似金丝的色线,足宽大常具足丝。

产地: 花蚶属于热带及温带生物,可适应水温0~35℃,广泛生长于印度洋~西太平洋,主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 在中国属传统的滩涂养殖贝类,南北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及台湾沿岸都有人工养殖。 花蚶喜栖息在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海口内湾或河口潮间带的软泥滩涂上,多埋居在中低潮区交界处,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历史: 中国关于花蚶养殖业的文献最早见于五百年前的明代。《闽中海错疏》记载:“四明蚶有二种:一种人家水田中种而生者,一种海涂中不种而生者,曰野蚶 …… 石马、蒲岐、朴头一带多取蚶苗养于海廛,谓之蚶田。”——(四明指浙江宁波,石马、蒲岐、朴头一带为温州乐清湾。)


经济价值: 花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含有23%的蛋白质,人体所必需的尼克酸和组氨酸等氨基酸及维生素B12 、铁、钴的含量均很高。 花蚶所含有的特殊成分——牛黄酸和甜菜碱,对酒后的肝脏解毒非常有效。 立冬至翌年的清明,尤其是小寒至大寒期间,花蚶的血量最多,软体部最为肥满。 花蚶可生食,或腌渍,或加工制成干品,贝壳亦可入药,具有消血块和化痰积之功效。

使用方法: 花蚶可用黄酒炖着吃,俗称“酒炖花蚶”,或腌着吃,美名曰“醉花蚶”。然最简单也最方便的吃法便是“烫”着吃。“烫”字由水火相拼,火旺水沸,将洗净的花蚶倒入沸水中,约六七秒钟即可捞上,用手一掰,可食之。“烫”的时间过短,花蚶会因外表受热而导致极度抵抗,这比起未烫之前的活蚶更难掰开两瓣贝壳。时间过长,则蚶肉萎缩成肉丁,灰色呈现,血水全无,简直不能入口。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