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壳栽培鲍鱼菇技术要点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鲍鱼菇又名黑鲍菇,柄粗短、黑褐色。菇体营养丰富,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是近年刚从我国台湾引进的一个珍稀品种。据试验,鲍鱼菇粗生易长,在多种培养基上都能出菇,在花生壳培养基上栽培,最高生物学效率达125%,投入与产出达1:5-7,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一、栽培季节 鲍鱼菇属高温型侧耳。菌丝生长温度为20-32℃,以27-28℃最适宜。子实体的发生温度为25-30℃,故以夏季栽培较适宜。我区以每年的7-8月份为最佳季节,在防空洞及岩洞亦可实现周年生产。

二、培养料的选择及配方 以每年的早花生壳为原料,必需新鲜、干燥、无霉变,有条件最好晒干后贮藏备用。使用前应选好晴天气曝晒3-4天,并用5毫米粗筛粉碎机将其粉碎成糠状。再将其它辅料混合配制成培养基。

配方:花生壳50%、木屑26%、麦麸20%、碳酸钙1%、玉米粉3%。先用花生壳与其它辅料拌均。然后加水调至含水量在60%左右,装入18厘米×36厘米的菌袋中,按常规进行高温灭菌及接种。

三、接种后的管理 刚接种后的菌袋应及时搬入25-28℃的培养室中进行发菌培养,如条件适宜,菌种在8小时内即可萌动,菌丝约4天可封面。并产生黑色孢子便。此时应注意袋温变化,如袋温超过32℃时,应及时翻堆并将菌袋按井字形堆放。当菌丝由上至下蔓延至菌袋1/2时,应及时刺孔增氧,以免菌丝呼吸不旺而出现菌丝纤细。增氧时,可用烧红的铁针在布满菌丝的部位扎孔,初期扎浅,后期深扎。菌袋经3-5次扎孔,菌丝在20-22天即可长满袋,开始出菇。

四、出菇管理 当菌丝满袋达到生理成熟时,应及时将菌包搬入菇棚出菇。排袋时选长满黑色孢子梗的一面向上,横卧于地上,并用刀片在菌袋上划开2-3个“十”字口,同时将地面喷湿,使菇棚内的空气湿度达85%-95%,约3-4天,菇蕾即可迅速发生。此时应着重加强水分管理,一般每天应向子实体喷3-4次雾状清水。如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可向菇棚四周吊挂湿麻袋或海棉等保水物,以较大的空气湿度促进子实体的迅速生长。如水分充足,子实体由发生到采收仅需7天。当第一潮子实体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很难满足第二潮菇的生长。一般可采用脱袋覆上的方法促进二、三潮菇的发生。方法是:先挖出一条宽1米、深10厘米、长5-6米的畦沟,沟内撒一层草木灰,脱袋后的菌包横排于沟内,每排6筒,筒距约3厘米,空隙中填满肥沃的田园土,并覆没菌筒约0.5厘米。沟内灌1次跑马水后,畦上拱上薄膜。二潮菇约在3-5天内即可发生,且品质较好。

五、采收标准 当菌盖伸展至3-5厘米,边缘内卷、呈灰黑色或黑褐色、尚未弹射孢子时采收为最适期,此时菌肉脆嫩,香味浓郁。若菌盖上翘,孢子粉已开始弹射才采收,除不耐贮运外,其口感也会大打折扣。为此,采收一定要掌握时机,勿过老过嫩。煮食时应将菌柄带黄色部分切掉,否则会有苦涩味。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