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槭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Acer yangjuechi Fang et P. L. Chiu

中文名 羊角槭

拉丁科名 Aceraceae

中文科名 槭树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浙江(西天目山)

现状 羊角械仅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狭窄的范围,在西天目山外曲弯只见到两株,长势已衰退。加以有关单位采种时不爱护母树,攀折直径达2-4厘米的枝条,严重损坏树姿;种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已陷入灭绝的险境。

海拔下限(米) 150

海拔上限(米) 900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米,胸径60厘米,主干略带扭曲状;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具发达的木栓;小枝圆柱形,嫩枝淡紫色或紫绿色,被褐色或淡黄色短柔毛。叶具乳汁,长79厘米,宽6一7厘米,基部近心形或近截形,5裂,中裂片长于侧裂片,基部的裂片钝尖或不发育,裂片边缘波状,叶柄长47厘米。花序顶生,伞房圆锥状;花杂性;萼片5,绿色,长3.5-4毫米;花瓣5,淡绿色,短于枣片;雄蕊8,着生于花盘上。小坚果扁平,近于圆形,直径1一1.2厘米,翅长圆形,宽1一1.2厘米,两侧近于平行,连同小坚果长3一3.2(-4)厘米,近水平张开或稍反卷。

特性 分布区的气候多雾而潮湿,年平均温12C左右,在初秋(9月份)多阴天,相对湿度可达94%,年降水量约1600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一5。为中性偏阳树种,常生于以紫楠phoebe sheareri (Hemsl.)Gamble、绵椆Lithocarpus harlandii (Hance)Rehd.、香果树Emmenoptery shenryi Oliv.为优势种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叶芽3月下旬开始萌动,4月展叶,花于4月下旬开放,小坚果于9月下旬至10月成熟,10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落叶。种子不孕率高,发芽率低。

保护价值 本种和日本北海道产的日本羊角槭Acer miyabei Maxim.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后者的大化石(叶及种子)发现于日本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及更新世的地层中。羊角槭可能和日本羊角槭起源于同一地质年代,是一个古老的残遗种,对研究植物地理学和古植物学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保护措施 西天目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点保护,当地林场开展了繁殖试验。杭州植物园作为濒危物种已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种子采收后,在弱光下曝晒2-3天,脱翅后,即可播种。秋播种子可在翌年4—5月发芽。如春播,种子需沙藏或袋藏过冬,但常因引起次生休眠,发芽期要推迟2个月左右。一年生小苗平均高4--5厘米。也可采用嫁接和扦插法繁殖。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