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毛红豆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Ormosia howii Merr. et Chun ex Merr. et L. Chen

中文名 缘毛红豆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广东(阳春、海南岛吊罗山)

现状 濒危种。1953年首次在海南保亭县太平峒大从省壁岭(今吊罗山林区)发现。1954年又在吊罗山的新安村、黄泉岭采到枝叶标本。1957年也曾在广东省阳春县河尾山牛栏村的山坡密林中采到带果的标本。目前,由于产地的天然林迅速减少,环境条件改变,缘毛红豆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近两年来,我们曾先后到吊罗山及阳春县考察、访问,均未再次找到天然植株。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9一10米,胸径8厘米;树皮黑褐绿色至灰白色;枝灰黑色,嫩枝疏被黄色短柔毛。羽状复叶长6-22厘米,叶轴与叶柄密被柔毛;小叶5一7,厚革质,长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一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渐尖而成钝头,基部急尖或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银白色带绿色,两面无毛或下面中脉上疏被柔毛,中脉在叶面下陷,侧脉10一11对,边缘网结。圆锥花序顶生,结果时长约15厘米,密被灰色或锈色柔毛。英果熟时青黑色,干后黑色,斜椭圆状卵形或卵状菱形,压扁,长约2厘米,宽1.5一1.8厘米,顶端收缩成长3叫毫米的尖头;果瓣厚革质,多少具疏毛,尤以边缘显著;种子1,暗红色,光亮,近圆形,长与宽约8-9毫米。

特性 缘毛红豆为我国南海地区的特有种,仅见于热带山地雨林中。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年平均温19--22℃,年平均最高温27--29℃,年平均最低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2300--2700毫米,常有云雾笼罩,相对湿度约80--90%。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厚,腐殖质丰富,肥力较高。耐阴性强,为密林中小乔木层的偶见种。花期不详,果期冬季。

保护价值 缘毛红豆为我国特产的稀有植物,对于研究蝶形花科(或亚科)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及植物群落学等有一定意义。木材坚硬,可作雕刻材;种子红色,供制工艺品。

保护措施 建议在海南吊罗山林区和广东阳春县的八甲乡等地进行细致地调查,如发现有天然植株,应将所在地段划为禁伐林,对缘毛红豆尤应加以保护,促进其天然更新,并进行人工繁殖。

栽培要点 缘毛红豆至今未做过任何栽培试验,可参考同属的其他树种。即秋末冬初荚果熟时采摘,种子经磨伤种皮,在50--60℃温水浸种24小时后播种育苗,一年后可出圃。宜选择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段,在林冠下种植;如在荒坡,可下定植先锋树种,形成防护性林冠,然后种植缘毛红豆。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