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树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

中文名 红豆树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科名 豆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贵州(赤水)、四川、陕西、甘肃(文县)

现状 渐危种。红豆树又名花梨木,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及以北地区。由于本种经济价值很高,常为产地收购部门和群众砍伐利用,致使分布范围愈益狭窄,成年树日益稀少。目前仅在寺庙和村落附近保存少数大树。

海拔下限(米) 200

海拔上限(米) 900 最高1350

形态特征 半常绿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1米以;幼树树皮灰绿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树皮暗灰褐色;小枝绿色,无色。奇数羽状复叶,长10一15厘米;小叶5一7,稀9,近革质,椭圆状卵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稀为倒卵形,长5一12厘米,宽2.5一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钝,无毛,下面黄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毛;花两性,5出;萼钟状,密生黄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微有香气;子房无毛。荚果扁,革质或木质,近圆形,长4一6.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喙状,无中果皮,内含种子1一2;种子鲜红色,光亮,近圆形,长1.3一2厘米,种脐长约9毫米。

特性 多分布于丘陵低山、河边及村落附近。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凉爽多雨雾,空气湿度大。据浙江龙泉分布区的气象资料记录,年平均温15.3℃,7月平均温25℃,1月平均温4℃,极端最低温-8.4℃,极端最高温为35.6℃;年降水量1900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主要为红壤,pH值4.5--5.6。在自然群落结构中处于上层林冠,常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楠Phoebe spp.、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与青冈Cyclobalanopsis spp.等树种混生。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以后喜光。较耐寒,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的一个种。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主根明显,根系发达,寿命较长,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种更新。叶芽于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旬开始展叶;花于4--5月开放,9--10月荚果成熟。本种结实年龄较迟,并有隔年结实现象。

保护价值 红豆树为我国特有种,是本属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木材坚重,有光泽,切面光滑,花纹别致,供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和镶嵌之用;树冠浓荫复地,又是优良的庭园树。

保护措施 在本种分布较集中地区(如浙江省龙泉黄山头、岭根等地)建立红豆树保护点,严密控制群众乱砍滥伐,并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建立造林基地。浙江及南方一些林场已进行成片造林。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采种要选择25--30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当荚果将开裂时采收,稍阴干后,驱除种子袋藏或混沙贮藏。种皮坚硬不透水,播种前用热水处理或浓硫酸处理,挫伤种皮,可提早发芽和提高发芽率。1年生苗高40厘米,春季萌芽前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下部、山洼及河边冲积地为宜。造林当年,应防止鼠害。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