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杜鹃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种中文名:白背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leucaspis Tagg 种别名 : 国内分布:产西藏东南部(米林、察隅)。生于密茂的灌丛中或河谷草坡,海拔2 100—3300米。模式标本为采自米林的种子栽培而得。 海 拔:2100-3300 命名来源:(西藏植物志)[Gard. Chron . 85: 128,135,308. 1929] 中国植物志:57(1):150 亚组中文名:黄花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Boothia(Hutch.)Sleumer 组中文名: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亚属中文名: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常绿小灌木,高30—60(--100)厘米;枝密集,直立或匍匐,有时附生。幼枝 被硬毛和鳞片。叶宽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圆或钝,具小短尖头,基部楔形渐狭, 3--6厘米,宽1.5--3厘米,上面和边缘具疏硬毛,下面苍白色,密被鳞片,鳞片 色,大小多变,大的较少,下陷,几泡状,相距为其直径或更近;叶柄长4--9毫米 被硬毛和疏鳞片。花序具1—2(3)花;花梗长6—10毫米,有鳞片,无硬毛或有时疏 被短柔毛;花萼大,深5裂,裂片圆形至倒卵形,长6—8毫米,绿色或常带红色,基 部有鳞片,或有时裂片外有鳞片,边缘密被睫毛;花冠辐状或几为盘状,长2.5--3.2 厘米,白色,常带粉红色,花管长8—12毫米,外面有鳞片,无毛或疏被毛;雄蕊10, 不等长,花丝下半部或3/4被毛;子房密被鳞片,花柱短,粗壮而强度弯弓,基部被鳞 片。蒴果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0毫米,被鳞片,花萼宿存。 产地分布:产西藏东南部(米林、察隅)。生于密茂的灌丛中或河谷草坡,海拔2 100—3300米。模式标本为采自米林的种子栽培而得。 参考文献:Rhododendron leucaspis Tagg in Gard.Chmn.85:128,135,308.1929;Hutch in Stevenson,Spec. Rhodod. 164. 1930; Curtis's Bot. Mag. 164. T. 9665. 1944 Cowan ct Davidian in R.H.S.Rhodod.Year Book,3:69.1948;Cox,Dwarf Rhodo U5.1,10.1973;Cullen in Not,Pot.Gard.Edinb.39:138.1980;Davidian,Rhedo Spec.1:75.1982;西藏植物志3:641.1986;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下册1440.1994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