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7年,采取边建设、边开放的方针,于1989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1993年、199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01年被评为良好。本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侯云德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暂由侯云德院士代理。

实验室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和病毒基因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病毒相关新型细胞因子基因工程; (2)新型病毒疫苗抗体工程;(3)我国重要病毒的结构与功能;(4)病毒等微生物的基因组工程; (5)新型病毒载体与病毒基因元件的研究;(6)病毒及其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样性和病毒芯片。

建室以来,实验室科研成果累累:第一,在基因组工程研究方面, 完成了最大的动物病毒——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以及禽腺病毒、肠道病毒71等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之后,又在国际上首先完成引起我国常见病痢疾病原菌——福氏痢疾杆菌2a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并有多项重大发现;第二,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初步阐明了丙型肝炎病毒致癌的分子基础;第三,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证明大肠杆菌增强子样序列,并利用这项发现应用于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究,研制成功两种通用性强的新型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载体,成为国内基因工程室最长用的生物材料之一; 第四, 在抗病毒研究方面,研制成功基因工程人α型干扰素系列产品,成为我国第一批投放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中a1b型干扰素系I类新药,属我国首创,用于治疗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在中药抗病毒的研究方面,首次发现中药黄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并阐明了黄芪与干扰素在抗病毒作用上的协同作用。实验室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卫生步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先后获新药证书9个;在国内外包括Cell、Science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500余篇、专著10余册,专利5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百余人。目前从本实验室出国深造的人员有150人左右。

多年来,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其中突出的有:金奇,金冬雁, 吴小兵等,现均已成为科研工作中的领军人物。金奇研究员担任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为973计划“严重传染病防治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生物信息专家组组长等多项要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美国“人类健康与服务部部长奖”和James H.Nakano杰出科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多年来,实验室的研究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1995年12月Science的“中国科学”专栏中,曾载文对本实验室进行介绍;多年来,全国约有200多个实验室使用了本实验室研制的生物材料;1989年以来国内批准上市的基因新药中有一半使用了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并在华北制药、深圳科兴等一批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建立了成果转化基地,从而为我国生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后,将以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工程研究为核心,确立实验室的中长期研究目标:(1)研究并阐明我国重要病毒及相关生命体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组表达调节机制以及变异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为防治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病毒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新方法;(2)为防治我国严重病毒病及与病毒相关的恶性肿瘤,进行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疫苗、病毒芯片、基因抗体、基因治疗等创新性研究;(3)研制新型病毒基因载体为开展多种目的病毒基因工程或其他生物技术工程提供元件;(4)改革管理体制,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科技人员来我室从事科研工作;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把实验室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病毒学研究中心,病毒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迎新街100号

                                 邮政编码:100052

                                 电 话:010-63519566,63519784

                                 实验室主任:侯云德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