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立心公益项目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田野·立心公益项目 田野·立心公益项目是田野牧蜂去年开始进行的一个公益项目。 【田野·立心】由来 山区扶贫这个事情,一直想取一个好一点的名字,‘扶贫’俩字,总觉得有站在高处的意思,施予者和接受者,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偶然一天创始人偶见‘立心端始可得庆’一句,觉得挺好,于是就将公益项目命名为‘田野·立心’。 【田野立心公益项目新店小学站】 今年1月,一张头上结满冰花的“冰花男孩”照片,让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刷遍了朋友圈,也让大家关注到了云南广大贫困山区孩子的艰险上学路。 田野牧蜂将昭通市作为“田野·立心”公益项目考察重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冰花男孩”们。 在鲁甸县的临县永善县,我们来到了位于海拔1000米山顶的新店小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新店村16个组的165个孩子在这里读书。几乎每个孩子都要走一段艰险的上学路,有四岁的小孩每天独自来上学,也有孩子每天往返要走五个小时。 这是田野·立心项目首个帮扶的乡村学校,也是新店小学建校70年来第一次有人来捐赠。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变得光鲜亮丽,但孩子们到底缺什么?很多人并不知道,也是我们多次讨论的问题。 在一些公益机构的调研的资料中,我们看到:六年级的女生宿舍没有窗帘,窗户路外面就是大街。同样在这个学校,教室里安装了价值几万块钱的电子白板。 有学校建了漂亮的食堂,却没有餐桌、餐盘,孩子们端着碗满操场乱跑;有些乡村学校有成堆的图书,却没有一个书架;有些学校修好了水泥操场,却连一个篮球架都没有。 每个看似光鲜美好的乡村学校,背后都有外人想不到的缺憾。而这些,正是需要全社会去真正观察和思考的地方,只有真正到达这里,才知道孩子们最需要什么。 对于新店小学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上学路的艰苦。由于学校没有条件给孩子们建宿舍,孩子们必须每天走一条悬崖边的山路来上学。 到了雨季,跋山涉水,很多孩子到了学校,浑身已经湿透,从头到脚都是泥。摔跟头不是最可怕的事,可怕的是旁边就是陡峭的山崖。 距离学校最远的就是山下三道水村陈奇文的家,十五里的上学路有十八个之字弯,大部分是坡道,陈奇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学,贴着悬崖而行。上学的路上有一处小河,如果遇上下雨河水暴涨,还需要他的父亲背过去。 有一套结实的雨衣和雨鞋,成了孩子们共同的梦想。调研到这个情况后,同事们要来了学校的名单,按照孩子的身高尺码,一一对照,给每个孩子买了雨鞋、雨衣,还专门定做了整齐的夏季校服。 我们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支持乡村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送来物资,不是为了让乡村学校比城里的学校更漂亮,而是让这里的孩子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上,更有尊严地学习和生活。 田野牧蜂希望通过带来的小礼物,让孩子们知道很多大山外面的人在关心着他们,希望他们自信而自由的成长,在保留心底宽厚质朴的同时,拥有更强大的心灵力量。 只有当一个人精神丰盈,才能在逆境中铿锵有力,不被现实的浊流轻易冲走。 出发前,果果听说爸爸要去看望大山里的孩子,特意叮嘱苏先生一定要给同学们带去蜂蜜尝一尝。 苏先生还受邀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讲述了小蜜蜂对生态的意义。苏先生说:“每一滴蜂蜜都来之不易,希望大家的生活像蜜一样甜,也像蜜蜂一样有进取精神。” 是的,无数大山里的孩子,都坚信有一千条路可以走出大山,但世界留给他们的路太少太窄了。但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碰触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 我们相信,乡村教育蕴含着改变历史的能量,莎士比亚、达芬奇、牛顿、李白、杜甫、沈从文,他们的幼年教育都是在乡村完成的,新店小学,就是这片茫茫大山的希望。 【田野立心公益项目三道水村站】 云南有十万大山,据说有十二条让外界感到害怕的魔鬼公路,而昭通到永善的路是这十二条里“最可怕的路”,在这条路上,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悬崖里面。 永善县新店三道水村,就在这最可怕公路的尽头,它由三个建在河谷两岸的自然村落组成,因为交通闭塞,三年前才刚刚通了电,多年来,几乎没有外面的人到达过这里,村里有68%的贫困户,也是“田野·立心”公益项目经过考察后确立的首站帮扶对象。 4月17日一大早,我们就约上当地的司机师傅,把精选挑选的礼物一一装车,这是田野牧蜂全体员工的关心和嘱托,想象着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收到礼物的情景,我们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张师傅是位老司机,听说我们是去做公益,非常乐意同行。启程还算顺利,刚过了通往三道水村土路的第一个转弯,张师傅就打了退堂鼓。 去三道水要从山顶的新店村委走到山谷里,只有一条没有任何防护的土路,路上有18个之字形的大弯,有的坡度甚至超过45度,路面上有很多碎石子,车子会不受控制,稍微大一点的车,连掉头的地方都没有。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师傅一咬牙就把车开了下来,到了三道水冲我们说:“你们这是拿命来扶贫吧,这路我真是不敢开!” 其实我们的车在转弯时也发生了打滑,紧张的气氛一度弥漫。到了村口,看到村民们早早的在这里等着我们,人群中不乏很多苍老的背景。 “有人在等我们”,这一路上的紧张和担忧荡然无存。 村民的家都建在陡峭的山坡上,这是村里唯一一块平整的土地,勉强可以停下三辆车。我们的货车一到,把平地占去一半。 七岁的陈奇文刚好和爸爸打猪草回来,穿越人群,看见远道而来的苏先生,兴冲冲的跑过来。苏先生拿出约定好送给陈奇文的书包,小家伙不可置信地说:“你还真的回来了呀,我以为你只是说说呢。” “是啊,我真的来了,我答应过你,当然要说到做到。” 三道水有三个自然村落,大约90户人家。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互相依靠。交通的闭塞,土地的贫瘠,让这里的生活很艰难。苏先生精心挑选了毛毯、电水壶和电饭锅作为礼物。 我们希望,厚厚的毯子能让老人们别冻着,在他们干活累了的时候,可以用电水壶烧一壶水、用电饭锅煮一锅饭,不必再砍柴生火,那么辛苦。 苏先生的到来,让村里顿时热闹的像办喜事,一点点的温暖,就足以让村民们开怀大笑。朴实的老伯不知如何表达感谢,只好不停地说着“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村里还有一些低保户、五保户,老人们因为身体不便没办法下山来,苏先生在村委殷主任的带领下一一去看望他们。 在三道水二组,家人们在盼望失踪了10年的赵昌明回家。10年前,稍微有些精神疾病的赵昌明,曾在亲戚的带领下在昆明打工,一次回家后,他说头痛要去镇上买药,拿着母亲给几十元钱离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母亲对我们说:“我儿子赵昌明可能一直在流浪,也许会在什么收容所,也许会在什么地方打工,他不识字,他打工老板一般只给他吃饭,很少有老板给他开工资。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忙,我们等着他早点回家!” 如今赵昌明的父亲已经瘫痪五年,担心自己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 如果你有线索,请联系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把这个消息分享出去,让他们父子多一点团聚的希望。 在三道水一组,这位老人一个人住在村民捐款修建的房子里。多年前没通电时,村子里有一台小发电器,年久失修线路老化引发了火灾,将老人本来已经家徒四壁的房子烧个精光。 站在当年房屋烧过的灰烬里,殷主任带领着全体村民伸出援手,三块、五块、十块,硬是筹集到了三千元钱。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殷主任,拿出了老父亲给自己的二百块压岁钱。殷主任说:“三道水虽小,但是个人间大爱的地方。” 是的,不止人间大爱,在三组,我们还看到了在逆境中不屈的梦想。 “观海听涛”“我要读清华”,在贴满旧报纸的墙上,梦想好像仍然散发着光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感受不到的一种渴望。 殷主任说,写这个字的人如今已经三十多岁了,他没有考上大学,出门务工去了。我们为他感到遗憾,这是大山给他的命运,但他也正在用行动打破命运。 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谢谢你,三道水,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澈、淳朴、坚毅、充满爱的桃花源。 谢谢你,三道水,你让我们看到了逆境中的坚强和努力活出的善良。 再见了,三道水,愿你们吃饱、穿暖,身体健健康康,生活总会给你另一个机会。 再见了,三道水,愿你不惧风雪,我们来日方长。 我们都如此期待被爱,被别人爱,被这个世界爱,愿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