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开放分类: 鱼、动物

珊瑚鱼

珊瑚鱼泛指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周围和近海海岸的鱼类,诸如老虎斑、西星斑、杉斑、老鼠斑、鬼头斑、瓜子斑、油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红曹鱼等众多海洋鱼类。

[分布地区] 老虎斑、龙趸、苏眉等珊瑚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沿海地区。

[生长习性] 一个珊瑚礁可以养育四百种鱼类。在弱肉强食的复杂海洋环境中,珊瑚鱼的变色与伪装,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达到与周围物体乱真的地步,在亿万种生物的顽强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刺盖鱼俗称神仙鱼,是珊瑚鱼中最华丽的鱼。因为它们生活在比蝴蝶鱼更琛而且较暗的环境中,故需展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它们中的许多鱼,在幼鱼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幼鱼与成鱼形态和色彩截然不同,同一种鱼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两种鱼。

甲尻鱼的身体呈土黄色,体侧有八条具有黑色边缘的蓝紫色横带,好似陆生之斑马,俗称斑马鱼。另一种神仙鱼,身上的花纹好似小虫蛀成,黑色粗纹把眼睛巧妙伪装起来,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是一条鱼。

石斑鱼不喜欢远游,它们喜欢栖息在珊瑚礁的岩洞或珊瑚枝头下面。它们是化妆高手,可以有八种体色变化,往往顷刻之间便可判若两鱼。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配合的斑点和彩带,在洞隙中静观动静,遇有可食之物,便迅游而出捕促之。

淡抹粉装的粗皮鲷,它们大都以海藻为生,体色与海藻颜色相似,身体的尾柄处长着一块突起的骨状物,像把手术刀,这是它们求生的武器,常用其尾鞭挞敌人,使敌害受到严重创伤。

在珊瑚礁的海藻丛中常生活着一种躄鱼,它形成保护色和拟态,其体色和体态都与周围的海藻色相似,将身体全部隐藏在海藻丛中,只露出由第一背鳍演变成的吻触手,触手端部长穗状,形似“钓饵”,用以引诱小鱼小虾。

有美就有丑,在珊瑚礁中有一种看了令人生畏的玫瑰毒鮋,其长相丑陋,体色灰暗,间有红色斑点。它常隐伏于珊瑚礁或海藻丛中,活像海底的一块礁石或一团海藻,小鱼小虾游近身边,被其背棘、头棘刺中,便会立即死亡,成为其果腹之物。它是最剧毒的毒鮋,人被其刺伤,若不及时抢救,4个小时之内亦会死亡。

生活在海藻丛中的叶海马,身上长有各种类似海藻的叶片状突起,若不仔细观察,会认为是一片海藻.

生活在热带红树林之间的蝙蝠鱼,往往像一片红树叶,常懒洋洋地在水中漂浮或装死,人们误以为是一片红树叶,但只要你一动它,它便迅速地游走了。

在礁盘上的小丑鱼,常与大海葵共栖,色彩艳丽的小丑鱼常外出引来其他小鱼小虾,这些小鱼小虾被大海葵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进而被卷入口中吞食。一旦遇险,小丑鱼便钻入大海葵的触手丛中,成为理想的防空洞而受到保护。

[食物中毒机理]

但是食用珊瑚鱼因鱼体肌肉、内脏或生殖腺内含雪卡毒素会引起食物中毒。毒性来源可能是某些含毒藻类,藻食性鱼类摄食此种有毒藻类后,毒素在体内蓄积;当肉食性的珊瑚鱼类捕食了已毒化的藻食性鱼类,通过“大鱼吃小鱼”这个生物链使毒素即转移至肉食性鱼类体内蓄积富集而使珊瑚鱼含毒,即雪卡毒素来自名为「双鞭毛藻」的海洋微生物,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长。但雪卡毒素能经由细鱼吃海藻,大鱼吃细鱼的食物链而积聚于鱼体内,因此愈大条的海鱼所含的毒素愈高。雪卡毒素多积聚于鱼头、鱼皮、鱼内脏和鱼卵内。雪卡毒素对珊瑚鱼本身并无危害,单从鱼体外观、气味或肉质是无法判断鱼是否有毒,而且雪卡毒素稳定性高,纵使经高温烹煮、冷冻、干燥或人体胃酸,均不能除去毒素。

[中毒临床表现]

潜伏期1~6小时,温度感觉异常是其特征性中毒表现。当出现所谓冷热感觉倒错时,触到冷水或冷的物体时,自我感觉为灼热感。此外,消化系统可有恶心、呕吐、腹泻;有红斑、荨麻疹、水肿等皮肤损害;口唇、舌、四肢、全身麻痹;全身症状有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疲乏、神经过敏、眩晕、失眠。严重者言语障碍、行走困难、抽搐、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通常病程为2~3周,一般轻症可数日恢复,重症需数月才可恢复,病死率约7%左右。

[急救处理]

应尽早洗胃、催吐、导泻以排除毒素。10%葡萄糖酸钙静注,可减轻神经症状。温度感觉倒错者应给予温热饮料,并补充复合B族维生素。

[预防措施]

由于目前检测技术还不能从鱼的味道、肉质、气味等方面来检查辨别哪些鱼含雪卡毒素,加热、冷藏及晒干等办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因此谨慎进食最为必要,尤其是不要吃大型珊瑚鱼的内脏。

[案例]

2004年11月12日晚,中山小榄镇某酒店举办婚宴,进餐人数共52席520多人,当晚9时开始陆续有进餐者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累计发病89例,经调查,所有患者均有在婚宴上进食老虎斑,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老虎斑鱼中的雪卡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深圳市2004年共发生雪卡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4起,中毒人数60人,无死亡病例。4起中毒中,1起是进食东星斑鱼中毒、3起是进食苏眉鱼中毒。中毒者均有进食深海斑鱼(珊瑚鱼),未食用者不中毒。最短潜伏期为1小时30分、最长为11小时,中毒者出现口腔麻木、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出现感觉异常(温感倒置)或刺痛、全身无力、四肢麻木、关节酸痛,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昏迷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测,剩余食物珊瑚鱼中雪卡毒素阳性。

[食物中毒防范措施]

减少进食珊瑚鱼,尤其超过三斤的大海鱼。

每次只进食小量珊瑚鱼;避免进食巨型珊瑚鱼的「全鱼宴」。

避免进食珊瑚鱼的头、鱼皮、内脏和卵,因这些部份含雪卡毒素较多。

进食珊瑚鱼时不要喝酒、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防加剧或延长病征。

曾中雪卡毒的人士,日后若再次接触到毒素,就算是很少的份量,也会产生中毒征状,应避免进食珊瑚鱼。

进食珊瑚鱼后如发现有任何中毒病征,应立刻就医,并将吃剩的鱼交予相关卫生部门化验。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