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菜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Glehnia littoralis F. Schmidt ex Miq.

中文名 珊瑚菜(北沙参)

拉丁科名 Umbelliferae

中文科名 伞形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岛)

现状 渐危种。珊瑚菜又名北沙参,其根入药,为中药材。生于我国沿海地区,尤以海滨沙滩上分布甚广。近年来,随着城市和港口建设,需要大量用沙,因而生长珊瑚菜的沙滩常被挖掘,生境遭到破坏,影响繁殖生长;加上药农连年挖根。因此资源逐渐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窄。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一25厘米。主根细长,圆柱形,长可达70多厘米。基生叶具柄,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宽鞘状;叶片轮廓呈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长5一12厘米,三出式分裂或之回羽状分裂,裂片质厚,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一5厘米,宽1一3厘米,先端圆钝或渐尖,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有光泽。复伞形花序顶生,总梗长4一10厘米,密生白色或灰褐色绒毛;无总苞;伞辐10一14,不等长;小总苞片8一12枚,线状披针形;花白色;萼齿5,细小;花瓣5,卵状披针形,先端内折;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带紫褐色;花柱基扁圆锥形,花柱短。双悬果圆球形或椭圆形,果棱木质化,翅状,有棕色毛。

特性 分布区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冬春干旱(南界无明显干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温8--22℃,1月平均温-5--13℃;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珊瑚菜喜温暖湿润,主根深入沙层,能抗寒,耐干旱;适宜在平坦的沿海沙滩或排水良好的沙土和沙质土壤中生长,对肥力的要求不严,忌粘土和积水洼地;抗碱性强,对盐碱土的指示植物。常和砂钻苔草Carex kobomugi Ohwi、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 subsp. angustior (DC.) Kitag.、肾叶打碗花Calystegia soldanella (L.) R. Br.、匍匐苦卖菜Ixeris repens A. Gray和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Cham.等植物混生,在沙滩上形成海滨植物群落。花期4--7月,果期6--8月。

保护价值 珊瑚菜广泛用作镇咳祛痰药,并可食用,经济价值较大;对于海岸固沙和盐碱土的改良也极为重要。在分类学上,有些学者,曾把本种产北美地区的单独成立一种(即Glehnia leiocarpa E.Mathias)或把它作为地理亚种。对研究伞形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种群起源,以及东亚与北美植物区系,均有一定意义。

保护措施 为了持续利用和不致濒危,建议近海地区的医药单位,有计划采挖使用,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单项自然保护区,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播种前须经后熟。整地务须深翻,施足基肥,土地平整后,畦地做成中间高,四周低,以防积水。秋播约在11月左右,播种前要湿润种子,以种仁发软为度,注意防霉;春播必须在冬季将湿润的种子埋于室外土中,经受低温冷冻处理,使种胚发育成熟。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害。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