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编辑] 简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位于省会郑州市,是省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其前身是河南蚕桑局,始建于1878年(光绪四年),1952年由开封迁入郑州,1959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河南省农林科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我院现设有小麦研究中心、粮食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烟草研究中心(许昌)、园艺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等13个直属科研机构、9个职能处(室)和1个直属事业单位;有20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基地依托建立;同时,还在业务上指导21个市农业(蔬菜)科学研究所(院)、30个县(市)农业科学试验站,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体系。

[编辑] 科研成果

在科技创新方面,“十五”以来,我院共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发明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14项;通过省级以上审(鉴)定农作物新品种159个,其中国审(鉴)品种62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新品种58个,获农业部授权的26个;申请发明专利26件、实用专利5件,授权发明专利18件;争取到国家级科研项目140项,经费达到17623万元;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80余篇,出版论著110余部。2007年,在农业部、财政部启动的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我院共争取到功能研究室科学家岗位7名、综合技术试验站站长2名、功能研究室1个,总经费2750万元,名列全国省级农科院前茅。   

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该品种较好解决了品种的品质、适应性和抗病性等问题,先后通过豫、鄂、皖、苏等省和全国审定,获得“十五”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一等后补助,被农业部推荐为主导品种,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6亿亩,带动产区农民增收33.6亿元。2005年,以郑麦9023为主体的郑州强筋小麦成功实现了在芝加哥期货市场挂牌交易,成为我国第一批在国外期货市场挂牌交易的小麦产品,为我国优质小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作为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的重要里程碑,2000年以来,先后通过国家和冀、鲁、豫、吉、辽等7省(区)审(认)定,累计推广2亿多亩,成为建国以来年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显著提升了玉米产业的整体水平,为我省粮食生产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 其它

在新的形势下,我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动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把我院逐步建设和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国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