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丸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编辑词条槟榔丸   槟榔丸:1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六.   【组成】槟榔30克 羌活30克 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尖,微炒) 木香30克 川大黄30克(锉,微炒) 牵牛子120克(捣罗取末30”60克) 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 麻仁60克(锉,研如膏)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主治】大肠实热,秘涩不通,心烦闷乱。   槟榔丸:2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组成】槟榔(炮,锉)30克 大黄(锉,炒)60克 木香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牵牛子60克(其中30克生捣为末,30克炒令熟,别捣为末)   【用法】上五味,除牵牛子外,捣罗为宋,再入牵牛子末和匀,加炼蜜杵捣匀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主治】大肠受热,秘涩不通。   槟榔丸3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六。   【组成】黑牵牛90克(炒) 青木香 青皮 防风 槟榔各30克   【用法】上药研末,面糊为丸,如芥子大。每服20丸,桑白皮汤下。   【主治】小儿遍身浮肿。   槟榔丸4   【名称】槟榔丸   【组成】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槟榔半两,舶上丁香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缩砂仁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豆蔻1钱,乌梅(全用)2两,巴豆(不去皮,别捣)1两,硇砂(别研)3钱。   【来源】《御药院方》卷四。   【主治】气不宣通,饮食迟化,胸膈痞闷,噫气吞酸,头目重闷,胁肋刺痛,呕逆恶心。   【方法】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不得见日并火,只风中阴干。   【用法】每服3-5丸,食后生姜汤放冷送下。   槟榔丸5   【名称】槟榔丸   【组成】槟榔、芎各等分。   【来源】《鸡峰》卷四。   【主治】脚气服药后麻痹渐退,而但微痛拘急,大便秘涩。   【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槟榔丸6   【组成】槟榔2钱,木香2钱,青皮1两,姜黄1两,罗卜子(炒,取末)、牵牛子(取末)7钱半。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四。   【主治】小儿疳气腹胀,四肢肿满,气急喘闷,小便不利。   【用法】上为末,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槟榔丸7   【组成】槟榔(炮,锉)3个,大戟(锉,炒)半两,牵牛子(炒)1分,滑石(碎)1分,海蛤1分,瞿麦穗1分,旋覆花1分,甘遂(炒)1分。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主治】十种水气。   【用法】上为末,用软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7-10丸,煎商陆汤送下。若作散,每服1钱匕,亦煎商陆汤调下;如躁,米饮调下。如取利动,继服葶苈丸。   槟榔丸8   【组成】槟榔3分,丁香1分(不见火),半夏1两(汤洗7次),细辛(去叶)半两,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   【来源】《本事》卷三。   【主治】心下停饮冷痰,头目晕眩,睡卧口中多涎。   【用法】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姜汤送下,1日3服。   槟榔丸9   【组成】槟榔(锉)2两,木香2两,芍药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1两,大黄(锉,炒)1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主治】脾实,腹胁坚胀,泾溲不利。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米饮送下。利下为度。   槟榔丸10   【组成】槟榔1分,木香1分,枳实半两(炒),牵牛(头末)半两,陈皮(去白)半两。   【来源】《阴证略例》。   【主治】饮食过多,心腹膨闷。   【用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米饮生姜汤送下。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