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虫害部分(六)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20.鸣鸣蝉

[分布为害]又名知了,学名oncotymp0ana maculicollismotschulsky,属同翅目,蝉科。北方果产区普遍发生。为害梨、苹果、桃、杏、山植等果树及部分林木树种。此虫为害主要是以成虫产卵于枝条上,造成当年生枝条死亡,对扩大树冠、形成花芽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毫米左右,翅展110~120毫米,体粗壮,暗绿色。有黑斑纹,局部具白蜡粉,复眼大暗褐色,头部3个单眼红色,呈三角形排列,前胸背板近梯形,后侧角扩张成叶状,宽于头部,背板上横列5个长形瘤状突起,中胸背板前半部中央具一“w”形凹纹。翅透明,翅脉黄褐色。卵梭形,长1.8毫米左右,宽约0.3毫米,乳白色渐变黄,头端比尾端略尖。若虫体长3毫米左右,黄褐色,有翅芽,形似成虫,额显著膨大,触角和隘发达。

[发生规律]约数年发生1代。以若虫和卵越冬,但每年均有一次成虫发生,若虫在土中生活数年,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在落日后出土,爬到树干或树干基部的树枝上蜕皮,羽化为成虫。刚蜕皮的成虫为黄白色,经数小时后变为暗绿色。雄虫善鸣,有趋光性。7月份成虫开始产卵,8月 为盛期,产卵枝因伤口失水而枯死,以卵越冬,翌年5~6月间卵孵化为若虫落地入土,吸食根部汁液,晚秋转入土壤深层,春季又升到土表为害。 [防治方法](1)剪虫枝消灭卵,可结合管理在冬春修剪进行。(2)老熟若虫出土羽化时,早晚捕捉出土若虫和刚羽化的成虫,可供食用。(3)利用其趋光性,在无月亮的黑天空地上燃篝火振树扑蝉。(4)在干基部附近地面喷残效期长的高浓度触杀剂,毒杀出土若虫。

21.梨圆蚧

[分布为害]学名diaspidiotus perniciosus(comstock),属同翅目盾蚧科。在我国北方各梨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梨、苹果、枣、核果类等多种果树。以雌成虫、若虫刺吸枝干、叶、果实汁液,轻则造成树势衰弱,重则造成枯死。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扁圆形,橙黄色。眼及足均退化,身体背面覆盖近圆形的介壳,直径约1.7毫米,介壳为灰白色或灰褐包,有同轮纹、介壳中央有~突起称入亮点,脐状、货色或褐色。雄成虫能飞,有翅l对,足3对,口器退化,触角念珠状。身体橙黄色。雄虫介壳长椭圆形,比雌虫介壳小,壳点位于介壳一端。初产若虫体长0.2毫米左右,扁平椭圆形,橙黄色,有足3对,活动迅速,2龄以后形态上 开始分化。雌若虫与雌成虫相似,介壳灰黑色,雄若虫脱皮,经过蛹期。仅雄虫有蛹,化蛹于介壳下,蛹为圆锥形,淡黄色。

[发生规律]梨圆蚧在北方梨树上发生2代,均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春天树液流动后开始为害,并蜕皮为3龄,雌雄分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雄虫羽化为成虫,羽化较集中。雌虫自6月下旬始产仔虫,至7月中旬结束。第一代雄虫羽化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雌虫于8月下旬又开始产仔虫,至10月上旬结束,若虫发育至2龄时 即越冬。

[防治方法](1)调运苗木、接穗要加强检疫,防止传播蔓延。(2)初发生梨园多是点片发生,彻底剪除有虫枝条或人工刷抹有虫枝,铲除虫源。(3)梨花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机油乳剂等1000倍液杀死越冬若虫。(4)成虫产仔期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20%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2.5%功夫菊酪1500倍液,2.5%天王星1500倍液,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50%久效磷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等药剂。为提高杀虫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入0.1%~0.2%的洗衣粉。虫口密度较大时,喷药前最好刷擦一下虫体,利于药剂渗入。


22.康氏粉蚧

[分布为害]又名梨粉介壳虫、桑粉蚧,学名pseudococcus comstock (kuwana),属同翅目,粉蚧科。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市。主要为害梨、苹果、桃、杏、柿、李、枣等果树。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芽、叶、果实、枝干和根的汁液,造成根和嫩枝受害处肿胀,树皮纵裂而枯死,果实成畸形果。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椭圆形,淡粉红色,被较厚的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蜡丝基部粗向端渐细,最后1对最长,与体长接近,眼半球形,足较发达疏生刚毛。雄成虫体长约1.1毫米,翅展2毫米左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单眼紫褐色,前翅发达透明,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尾毛较长。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浅橙黄色,附有白色蜡粉,产于白色絮状卵囊内。若虫雌3龄,雄2龄,1龄椭圆形,长约0.5毫米,淡黄色,眼近半球形紫褐色,体表两侧布满纤毛;2龄体长约1毫米,被白色蜡粉,体缘出现蜡刺;3龄体长 约1.7毫米,与雌成虫相似。雄蛹长约1.2毫米,淡紫褐色,裸蛹。茧体长2~2.5毫米,长椭圆形,白色絮状。

[发生规律]康氏粉蚧1年发生3代,主要以卵在树体各种缝隙及树干基部附近土石缝处越冬,梨发芽时,越冬卵孵化,爬到枝叶等幼嫩部分为害。第一代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下旬,第二代为7月,11下旬,第三代为8月下旬,9月下旬雄虫开始羽化,交配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1)调运苗木、接穗要加强检疫,防止传播蔓延(2)初发生梨园多是点片发生,彻底剪除有虫枝条或人工刷抹有虫枝条,铲除虫源。(3)在梨花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或含油量为5%的柴油或机油乳剂1000倍液,杀死越冬卵。(4)在若虫孵化盛期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2.5%功夫菊酯1500倍液,2.5%天王星1500倍液,20%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20%速灭杀,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50%久效磷1000~1500倍液等药剂,为提高杀虫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入0.1%~0.2%的洗衣粉。虫口密度大时,喷药前先最好刷擦,利于药渗入。

23.日本龟蜡蚧

[分布为害]又名枣龟蜡蚧、龟蜡蚧,学名ceroplaster japonicjusgreen,属同翅目,蜡蚧科。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南方等省、直辖市,主要为害梨、枣、柿、苹果、桃、杏、李、柑幅等果树,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芽、叶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消弱树纸严重时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5毫米,椭圆形,体背有饺厚的白色蜡壳,背面隆起似球形,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曲由8块组成,虫体淡褐至紫红色。雄体长1~1.4毫米,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翅l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卵椭圆形,初淡黄后渐深,孵化前紫红色。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体长约0.5毫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灰白色,24小时后分泌蜡丝,7~10天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蜡角,后期雌若虫与雌成虫相似,雄若虫蜡壳长椭圆形,周边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仅雄在蜡壳下化裸蛹,梭形长约1毫米,棕褐色,翅芽色淡。

[发生规律]日本龟蜡蚧1年发生l代,主要以受精雌虫在1~2年生枝杀上越冬,梨发芽时开始为害,虫体迅速膨大,成熟后产卵于腹下,产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面上吸食汁液,8月初雌掂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为雄虫化蛹期,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

[防治方法](1)调运苗木、接穗要加强检疫,防止传蔓延,(2)初发生梨园多是点片发生,彻底剪除有虫枝条或人工刷抹有虫枝条,铲除虫源。(3)在梨花芽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或含油量为5%的柴油或机油乳剂1000倍液,杀死越冬卵。(4)在若虫孵化始则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2.5%功夫菊酪1500倍液,2.5%天王星1500倍液,20%杀灭菊酯1500~2000倍液,20%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80%敌敌畏1000~1500倍液,50%久效磷1000~1500倍液等药剂。为提高杀虫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入0.1%~0.2%的洗衣粉,虫口密度大时,喷药前先最好刷擦,利于药渗入。(5)保护引放天敌。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