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常见病害(三)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7.梨锈病

[分布和为害]全国各梨产区普遍发生。侵染叶片也为害果实个研口果柄。由于锈病菌具有转主寄生的习性,其转主寄主栓柏州;门物的分布和多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烩柏类植物的南方地区,梨锈病发生较普遍,北方平原地区零星发病。

[症状和病原]病原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锈菌目胶锈菌属,其转主寄主是栓柏属植物。侵染叶片 后,在叶片正面表现为橙色,近圆形病斑,病斑略凹陷,斑上密生黄色针头状小点,为病菌性抱子器,斑上溢出黄色教液为病原菌性袍子。叶背面病斑略突起,后期长出黄褐色毛状物,为病原菌锈子器,成熟后锈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褐憋色粉状物为病菌锈抱子。果实和果柄上的症状与叶背症状相似,幼果发病能造成果实畸形和早落。

[发病规律]病菌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病菌以多年牛菌丝体在栓柏类植物的发病部位越冬,春天形成冬抱子角。冬袍子角在梨树发芽展叶期吸水膨胀,萌发产生担抱子,随风传播至梨树上造成侵染,冬抱子传播的距离在5000米以内。在梨叶正:面形成不同的性抱子器。由昆虫传播至异性抱子器上,受精后在叶背;产生锈子器,锈子器产生锈袍子随风传播至接柏类植物上,在其上越夏、越冬。栓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梨树发芽展叫期,多雨有利于冬袍子角的吸水膨胀和冬抱子的萌发、蛆抱子的形成,风向和风力有利于担抱子的传播时。梨锈病发生严重。白梨和砂梨系的品种都不同程度地感病,洋梨较抗病。

[防治方法](1)彻底铲除梨园周围5000米以内的栓柏类植物防治梨锈病的最根本方法。(2)在检柏植物上喷药抑制冬袍子的萌锈袍子的侵染。对不能砍除的检柏类植物要在春季冬泡子萌发前敷除病枝并销毁,或喷1次石琉合剂或80%五氯酚钠抑制冬孢子发。(3)喷药保护梨树。在重病区,于梨树展叶期和落花后各喷菌刑,来防止担泡子的侵染。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65%嫩婶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5%粉锈宁1000倍液等。

8.梨褐斑病及其他叶斑类病害

[发生和为害]梨叶斑类病害按文献记载有十几种,除褐斑病的生遍及全国各梨区和所有梨树品种以外,其他种类都是在不同地区口品种上零星发生。叶斑类病害在叶片上都是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严重发生能造成落叶,进而影响果实的发育和树势,但是由于此类病害的流行而造成经济损失鲜见。由于此类病害在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上的相同性,故在此一并叙述。 [症状和病原]梨褐斑病原为mycosphaerella sentino(fr.)schrot·,子囊菌球腔菌目。无性世代属半知菌梨生针壳孢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自然界常见其无性世代。褐斑病在叶片上,单个病斑圆形。严重发生时多个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褐色边缘清晰,后从病斑中心变成白至灰色,边缘褐色,严重发生能造成提前落叶。后期斑上密卜照色小点为病原菌分生抱子器。其他引致梨叶斑病的病原菌还有:发生于吉林的壳二孢属(ascohyta spp.)真菌,同褐斑病的区别是斑 小;壳多孢属(stagonospora spp.)发生于河北,病斑较小;盾壳霉属(coniothyrium spp.)发生在华北各省,病斑白至灰白色,边缘褐色;

(collectotrichum spp.)发生在吉林、河南和江西;盘多毛孢0属(pestalotia spp.)、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spp.)等真菌侵鲁染造成的m倔发生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这几种真菌同属半知菌亚门腔泡纲,其有性世代少见,侵染叶片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颜色饺深,病健部界限清晰。后期斑中形成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几种叶斑病都以分生袍子器或子囊壳在落地病叶上越冬,春天形成分生泡子或子囊泡子,借风雨传播造成初侵染,在北方梨区以分生孢子器为主。初侵染病斑上形成的分生泡子进行再侵染。再侵染的次数因降雨的多少和持续时间而异,5~7月份阴雨潮湿有利于发病。南方梨区5月初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初进入盛发期,北方梨区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初显症状,河北中南部梨区8月份进入盛发期。地势低洼潮湿的梨园发病重,在品种上以冠内通风透光不良的单株和交叉严重的梨园发病重,在品种上以白梨系雪花梨发病量最重要。

9.梨黑斑病


[分布和为害]全国普遍发生。在栽植白梨系品种的北方梨区属攀星发病,在多雨、以栽植砂梨系品种为主的南方地区发生较重。该病主要侵染果实形成裂果,也侵染叶片和新梢,严重发生引起早期落花。

[症状和病原]病菌为alternaria kikuchiano tanaka.,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泡属。侵染叶片。表现为近圆形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须色较浅,边缘黑褐色,有时可见不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一目黑霉,为病原菌菌丝体、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泡子,重病叶病斑,早落。幼果发病首先表现为近圆形病斑略凹晚上生黑毒。病健部发育不均,果面从斑处形成龟裂,病果早落。在新梢上形成椭圆形凹陷病况,病健交界处裂开。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饱子和菌丝体在发病枝或落地病叶病果越冬,春天病组织上形成分一泡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在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下能有多次再侵染。该病发生最适温度24~28℃,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南方的梅雨季节是病害发生和蔓延最快的时期。砂梨系品种感病,二十一世纪高度感病,其余品种都不同程度的抗病。

[防治方法](1)果实套袋。(2)搞好果园卫生。发芽前及时剪除病梢,清除果园内病叶和病僵果。(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因偏施氮肥而徒长;合理修剪维持冠内株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4)适时喷药。芽前喷1次石琉合剂,与0.3%五氯酚钠混喷效果更好。花后根据降雨和其他病害的防治,每间隔15~20天喷1次杀菌剂保护果实。药剂有1:2:200倍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茵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10.梨褐腐病

[发生及危害]在全国各梨产区普遍发生较重,主要在成熟期和贮藏期发生,造成果实腐烂,树上果实发病病果脱落腐烂,不脱落的形成僵果。 [症状和病原]病原菌为monilinia fructigena,属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元性时期为monilia fructigena,属半知菌丝梗胞属。在果实近成熟期发生,初为暗褐色病斑,逐步扩大,病组织软腐(在适当温度和高湿条件下很快腐烂),斑上生黄褐色绒状颗粒成轮状排列,表生大量分生抱子梗和分生袍子,树上多数病果落地腐烂,残留树上和室内干燥放置的病果变成僵果。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子囊盘在病僵果上越冬,伤口是最主要侵入途径,侵染后在高温高温条件下很快腐烂成烂泥状。在贮藏期0℃以下病斑也能扩展,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除梨以外,还能侵染苹果、李、枣和桃等果树。 [防治方法](1)在果园作业和果实采收、运输和包装的各环节实行严格管理,减少伤口。(2)积极防治病虫害,尤其是梨木飘和黄粉虫的危害,减少由病虫为害而造成的伤口。(3)在果实生长后期,结合轮纹病和黑星病的价台、适时喷布杀菌剂。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