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Oryza rufipogon Griff.

中文名 普通野生稻

拉丁科名 Granineae

中文科名 禾本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云南(景洪)、广西、广东、台湾(桃园)

现状 渐危种。本种是水稻的近缘祖先,它与栽培籼稻极为相似,均具AA型染色体组,亲和性好,杂交结实率高,是育种利用之亲源。普通野生稻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面积亦大,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保护和收集野生近缘植物基因,为遗传育种研究所必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6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秆高约150厘米,下部海绵质。叶鞘圆筒形,疏松,无毛;叶耳明显;叶舌发达,长达17毫米;叶片线形,扁平,长达40厘米,宽约1厘米,边缘与中脉粗糙,先端渐尖。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直立而后下垂,主轴及分枝具粗糙角棱;小穗多数,长8-9毫米,宽2一3毫米,基部具2枚微小呈半圆形的退化颖片;成熟后自小穗柄关节上脱落;第一和第二外稃退化呈鳞片状。长约2.5毫米,具1脊状脉,顶端尖,边缘微粗糙;孕性外稃厚纸质,长。7-8毫米,长圆形,具5脉,遍被糙毛,粗糙,沿脊上部具较长纤毛;芒着生于外稃顶端并具一明显关节,长5-40毫米不等;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边脉亦接近边缘,而为外稃之二边脉所紧握,被糙毛,粗糙;鳞被2枚; 雄蕊6,花药长约5毫米;柱头2,羽状。颖果长圆形,种脐线形。

特性 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于江河流域、平原地区的池塘、溪沟、水涧与藕塘、稻田、沼泽等低湿地。适生于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生长期间是温度高和雨量充沛的季节。分布区的平均温在19--23℃,是我国温度最高的地区,l月平均温达10℃左右,有霜期和零度以下的天数很少,4月气温在20℃以上,7月约28℃,年最高温度大多为37--38℃,10月约在20℃以上,年降水量1119--2664毫米,多集中在4--9月,相对湿度常在75--85%。对土壤选择不严,在粘土、壤土、沙壤土上均能生长。普通野生稻是短日照植物,但喜阳光充足,适生于低洼、积水的浅水层沼泽中生长。伴生植物有假稻Leersia hexangra Swartz.、碎米莎草 Cyperus iria L.、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水蓼Polygonum hydroplper L.等。出穗期的变异较大,4月中至5月中旬出穗的约占 20%,大多在l0--11月出穗。

保护价值 普通野生稻是栽培水稻的原始近缘种,近年来搜集作物的野生近缘种质移人栽培稻中,育成一系列新种。我国首次育成的水稻三系中的不育系,是利用“野败”作为亲缘突破的。我国是水稻起源和集中分布区之一,南方又拥有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原始种质基因,为水稻育种提供珍贵的遗传研究资料,并为阐明水稻起源和演化提供理论基础。

保护措施 在野生稻自然生长的地区作适当的产地保护,通过自繁而占有一定的面积。对某些稀有而具特殊种质的类型可及时采集种子,进行种子繁殖或作营养分株繁殖。

栽培要点 颖果成熟时容易脱落,要随熟随采,晒干,净种,贮存,约于翌年4月初播种繁殖。作为种质保存时需贮藏在基因库。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