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各个国家对其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本病是恶性肿瘤病毒病因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一些类型与病毒的关系已有定论。其发病率在中国居恶性肿瘤11~13位。欧美、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11~18/10万,比备类白血病的总和还略高。美国每年至少发现新病例3万人以上。中国近年来,新病例逐年上升,达2.5万。

传统医学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明代。在《证治准绳》、《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古医籍中,描写到一些病症,其病因、病机、症状、体征、发展、预后等与恶性淋巴瘤有许多相似之处。

恶性淋巴瘤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属“石疽”“失荣”“恶核”、“阴疽”范畴。

性淋巴癌 - 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癌

1)淋巴结肿大,早期为颈、颌下、耳下、枕后等处浅表淋巴结肿大,亦可蔓延至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小至枣子大小,一般无疼痛,硬度中等,坚韧、均匀、丰满。纵隔淋巴结肿大时,有上腔静脉压迫征及气管膈神经受压征。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胂大,晚期有局部疼痛压迫症状,腹部可触及肿块。

2)侵及其他器官症状:淋巴组织遍布全身,犯及胃畅可见腹痛、腹部肿块、腹泻、便血。累及皮肤,可发生蕈样真菌病、西萨瑞综合征累及其他器官还有其他相应症状。

3)全身症状:晚期为皮痒、发热、消瘦、盗汗、疲乏、贫血等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恶性淋巴癌 - 实验检查1)病理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可明确本病诊断。

2)x线检查,下肢的淋巴管造影,对确定腹膜后淋巴结受侵有一定价值。对其他可疑的部位作x线摄片和造影检查亦很有诊断价值。

3)CT检查,对纵隔、肺、肝、脾、腹部、腹膜后、盆腔等部位的占位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4)B超检查,对腹部肿块的定位、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一定帮助。

5)骨髓相检查,因晚期恶性淋巴瘤常并发白血病。Ⅱ期以后的病人应做常规骨穿刺检查。

6)内镜检查,对食管、胃肠道、泌尿系的直接观察和病理活检具有重要意义。

7)开腹检查,对腹腔肿瘤诊断不明时有帮助,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应慎用。

8)诊断性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高度怀疑本病,但病人不愿意接受病理检查,或发病部位较深,活检困难者,通过权衡,可试行诊断性治疗。由于本病对化疗、放疗均较敏感,若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迅速缓解者,本病即可成立。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恶性淋巴癌 - 治疗方法 恶性淋巴癌

(—)中国传统医学

中国中医治疗

(1)药物治疗

1)寒痰凝滞证。

主证:颈项耳下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面色苍自,神疲乏力,脉沉细,苔薄白。

治法: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方药: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

乏力,神疲加黄芪15g,淋巴结肿坚硬者加莪术10g、皂刺9g、天南星9g、夏枯草12g。

分析:方中以熟地补肾养精血,鹿角温补肾阳,益精髓,壮筋骨为主要组成部分。姜炭温中,助阳散寒;肉桂入营,温通血脉;麻黄达卫散寒,协同姜、桂以宣通气血,且使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白芥子温化寒痰,消肿止痛;甘草解毒,协和诸药。全方使人体精血得到补充,阳气得到温煦,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到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能消散。

2)气郁痰结证。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作核累累,皮下硬结,消瘦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舒肝溃坚汤(《中医肿瘤学》)。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石决明9g,当归6g,白芍6g,青皮6g,柴胡6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穿山甲6g,生甘草3g。肿核坚硬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分析: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肝肾阴虚证。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疲乏无力,纳少胃呆,面苍乏华,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治法:滋补肝肾,补养气血。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八珍汤(《六科准绳》)。熟地12g,山茱萸12g,淮山药12g,茯苓15g,泽泻9g,丹皮9g,党参15g,白术15g,甘草3g,当归3 og,川芎9g,白芍12g。 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紫雪散、牛黄清心散等;盗汗加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加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全蝎;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煎丸或大黄瘙虫丸;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皎、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分析:六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肝肾。方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止遗。另以三泻配合以上三补。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又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益脾。八珍汤为气血双补。血亦属阴,补血即所以补阴。四物汤川芎、白芍、当归补血。气为血帅,补气有益于补血。以四君子汤党参、自术益气。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补益肝肾之功。

4)血热瘀毒型。

主证:发烧不解,时有盗汗,肿物不断增大,有时皮肤搔痒,出现硬结或红斑,口干舌燥,烦躁不安,大便干或燥结,舌质红或暗紫,苔黄腻或光绛无苔,脉细而数或细弦。

治法:凉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千金方》)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水牛角30g,生地黄15g,赤芍12g,丹皮9g,金银花15g,野菊花12g,紫地丁15g,蒲公英15g,紫背天葵9g。 肿物增大加夏枯草、玄参、浙贝母;发热高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蚤休;胁痛腹痛加郁金、薏苡仁、枳壳。

分析:热毒之邪深入血分,应凉解毒散瘀。犀角地黄汤以水牛角凉血解毒,以生地黄凉血、养阴、清热为主,配以芍药、丹皮凉血散瘀,能直清营血之热。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紫背天葵五味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两方配合,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2)单验方

1)三棱山慈姑汤:三棱、莪术、山慈姑、生黄芪、潞党参备15g,炒白术、玄参、夏枯草、当归各12g,广陈皮10g,生牡蛎30g,象贝母、生半夏、胆南星各10g,炙甘草6g。

主治:泻火泄热,化痰软坚,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丹参鳖甲煎丸:丹参24g,血竭花9g,川芎9g,莪术15g,地鳖虫9g,蜈蚣9g,蜣螂虫9g,赤芍12g,鳖甲15g,白花蛇舌草30g,乌骨藤55g。

主治;活血破瘀,软坚散结,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一剂,煎汤,分二次服。

3)参芪扶正汤:黄芪、太子参、白术、云苓、大枣、党参、当归、生地、麦冬、枸杞、阿胶、川断、牛膝、补骨脂、石韦、半夏、龙胆草、柴胡、白芍、郁金、香附。

主治:舒肝解郁,温化阴凝,软坚化痰,补益气血。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4)天葵牡蛎汤:天葵子12g,生牡蛎12g,玄参12g,黄柏9g,广皮6g,条芩9g,土茯苓9g,银花6g,生地12g,蒲公英6g,甘草5g。

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5)牡蛎天龙汤。夏枯草、牡蛎各15g,天花粉、生地各12g,川贝、玄参、麦冬各9g,天龙2g(焙干研末冲服)。

主治:养阴救液,软坚散结。治恶性淋巴瘤。

6)五味消毒玄参汤。金银花30g,蒲公英20g,天葵子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20g,蚤休15g,夏枯草15g,玄参15g,浙贝母10g,赤芍15g,丹皮10g,郁金10g,薏苡仁15g,枳壳10g。

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理气活血。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7)玄参黄芪汤。太子参15g,玄参15g,黄芪30g,麦冬12g,生牡蛎20g(先煎),法半夏10g,昆布12g,茯苓15g,僵蚕10g,浙贝母10g,天葵子15g,夏枯草15g,黄药子10g,山慈姑12g,天花粉12g,莪术15g,丹参30 胃窦部恶性淋巴瘤 g,甘草6g。

主治: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瘀,治恶性淋巴瘤。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3)外治法

1)独角莲。

主治:淋巴肿大。

功能:解毒化痰。

药物:独角莲适量。 取上药去粗皮捣成泥状敷于肿瘤部位,或用干品磨成细粉用温开水(忌开水)调成糊状,取贴肿瘤处。

分析:独角莲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全草,民间捣烂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瘰疬、跌打损伤,有解毒化痰止痛之功,故用来治疗淋巴肿大。

脑内恶性淋巴瘤

2)蓖麻子松香散。

主治: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

功能:消肿拔毒。

药物:蓖麻子49粒、松香30g。 上药捣细,摊贴患处。

分析:蓖麻子消肿拔毒,松香排脓拔毒止痛,捣和摊贴,可治疗肿毒、瘰疬。

(4)药膳疗法

1)萝卜丝拌海蜇:萝卜与海蜇皮各适量切丝,做菜肴常服。

2)芋头:食法不拘。可将其加水煮熟后,去皮。蘸糖食;亦可将其刮去皮,切开,置锅内油炒至熟,再加入少许精盐,味精,适量的大蒜叶,做菜吃;亦可将去皮后的芋头切成片或条后,烧豆腐汤;还可将芋头去皮后切开与鸡或猪肉等红烧。

3)薛荔果:用薜荔果干果焙燥研末,每次用温开水送服9g,每日2次。也可用猪脚爪1只与薛荔果2个同煨煮食并喝汤。

4)海带:以海带炒食、烧菜、煮汤,服食。

5)魔芋:魔芋9~15g,水煎2小时。滤去渣,取汁服,切勿吃渣,以免中毒。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