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麦芽酮糖醇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中文名称: 异麦芽酮糖醇
英文名称: Isomaltitol
别名: 异麦芽糖醇;氢化帕拉金糖;氢化异麦芽酮糖
详情: 结构式:本品由α-D-吡喃葡萄糖基-1,6-D-山梨糖醇(GPS)和α-D-吡喃葡萄糖基-1,6-D-甘露糖醇(GPM)二水物按等摩尔比例混合组成。
GPM:分子式:C12H24O10•2H2O
分子量:380.32
GPS:分子式:C12H24O10
分子量:344.32
理化性质:白色无臭结晶,味甜,甜度约为蔗糖的45%~65%,稍吸湿,熔程145~150℃,旋光度≥+91.5°(40g/L水溶液);溶于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室温下低于蔗糖,升温后可接近蔗糖。不溶于乙醇。
来源与制法:由蔗糖用酶法在转化为异麦芽酮糖(或称帕拉金糖)后,催化加氢,经浓缩、结晶、分离而得。
毒理学依据:
①ADI:无须规定(FAO/WHO,1994)。
②代谢:本品在机体内有50%被分解成山梨醇、甘露醇和葡萄糖。
质量要求:质量标准(GB1902―1994)
异麦芽酮糖(含结晶水)/%≥ 95.0
其他糖/% ≤ 4.0
水分/% ≤ 1.0
灰分/% ≤ 0.1
砷(以As计)/% ≤ 0.00005
铅/%≤ 0.0001
铜/% ≤ 0.0002
细菌总数/(个/g)≤ 350
大肠菌群/(个/100g)≤ 30
沙门菌 不得检出
用途与注意事项: 甜味剂。本品与其他甜味剂合用有协同作用,并能掩盖某些高甜度甜味剂的不良后味。其热值约为蔗糖的一半,可供糖尿病人食用。不致龋,无褐变反映。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在雪糕、冰棍、糖果、糕点、饮料、饼干、面包、果酱(不包括罐头)、配制酒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实际使用参考:当应用于焙烤食品时,可按1:1比例代替蔗糖,一般不需要改变传统配方。若褐变太浅,可适当提高焙烤温度,或加少量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