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名称:干姜 英文名称:dried ginger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纲目》) 1.来源:

目录

[编辑] Headline text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为常用温里药 2.产地:

[编辑] Headline text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3.性状:

[编辑] Headline text

干姜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 为不规则纵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4. 性味和功用:

[编辑] Headline text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用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5.成分和药理:

[编辑] Headline text

 干姜含姜烯、水芹烯、莰烯、姜辣素、龙脑、姜酮、姜醇、柠檬醛、牻牛儿醛、橙花醛、1,8桉叶素、β-蒎烯、生姜酮、4-生姜醇、6-生姜醇、8-生姜醇、10-生姜醇、12-生姜醇、6-姜酚、生姜烯酮-A、生姜烯酮-B、异生姜烯酮-B、生姜烯酮-C、红豆蔻内酯等。干姜浸剂对小鼠自发运动具抑制倾向,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作用。姜的多种有效成分有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干姜及其挥发油成分可使胸腺明显萎缩,使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这些作用与可的松相似。干姜浸剂有先一过性升压继之降压的作用,并能增强心房自主活动。干姜水提物及挥发油对实验性血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并抑制实验性血小板凝聚。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联用时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和胃液分泌,作用略弱于半夏浸剂。此外,干姜还有抗缺氧、抑制血管通透性和灭螺作用。

6.应用和禁忌:

[编辑] Headline text

 干姜辛热燥烈,为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之主药,用治中阳不振,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配高良姜、附子同用,以温中散寒。治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吐泻腹痛,配人参、白术、甘草同用,以健脾温中。干姜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故用治亡阳欲脱,脉沉微细,配附子同用,以回阳救逆。干姜温肺燥湿化痰,故治寒邪犯肺,内有停饮,气喘咳嗽,口鼻气冷,吐痰清稀,配细辛、五味子、麻黄同用,以温肺祛痰止咳。内服煎汤用量3~9克。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用。 7. 鉴别:

[编辑] Headline text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