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糕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峨眉糕又名白糖糕,是四川地区传统糕类美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初以红糖、糯米为原料,名曰黄糖糕。至明代工艺配料有重大改进,采用60%的糯米、40%的黄豆磨成粉,加红糖制成,改名黄豆糕,成为峨眉名产。解放后白糖产量增加,改用白糖打糕,改名为白糖糕。1959年注册商标时又改为峨眉糕。

  简介

  产品特点:色洁白,滋润细软,入口不散,不粘牙,清香蜜甜。

  原料配方:糕粉25公斤提糖25公斤

  工艺流程:选米→淘米→炒米→磨粉→提糖→打糕→成型→成品

  原料配方

  糕粉(糯米制成):25公斤

  峨眉糕

  提糖(白糖、蜂糖制成):25公斤

  糯米: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也是由糯米粉制成的。

  蜂糖:

  蜂糖及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酿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作为营养滋补品、药用和加工蜜饯食品及酿造蜜酒之用,也可以替食糖作调味品。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味道甜蜜,所含的单糖,不需要经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对妇、幼特别是老人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而被称为“老人的牛奶”。

  白糖:

  糖是用甘蔗或甜菜等植物加工而成的一种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蔗糖。白砂糖是食糖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其颗粒为结晶状,均匀,颜色洁白,甜味纯正,甜度稍低于红糖。烹调中常用。绵白糖为粉末状,适合于烹调之用,甜度与白砂糖差不多。绵白糖有精制绵白糖和土法制的绵白糖两种。前者色泽洁白,晶粒细软,质量较好;后者色泽微黄稍暗,质量较差。白砂糖和绵白糖只是结晶体大小不同,白砂糖的结晶颗粒大,含水分很少,而绵白糖的结晶颗粒小,含水分较多。

  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选米→淘米→炒米→磨粉→提糖→打糕→成型→成品

  1、选米、淘米、炒米:将大糯米过筛,选用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糯米,用温水淘洗干净,除去浑水和杂质,放在70——80℃的热水中浸泡至透心。捞出滤干后,将糯米拌砂用旺火炒制,炒成虾子背形和微黄色即可。

  2、磨粉:用磨子把炒米磨成细粉,一次磨成。再将粉子摊在晒席上露48小时,每天翻两次,使粉子吸潮回润。然后又把露过的米粉用微火炒制,排去水分即可使用。

  3、提糖:用川白糖加4%的蜂糖、20%的水,熬至115℃左右起锅倒入搅拌机,加入少量化猪油搅拌,搅至糖料翻砂,呈稠糊状时,置于板上。冷却回性后即可使用。

  4、打糕:粉子、提糖各一半,混合擦绒,过筛,放入糕盆,用刮子刮平,“铜镜”走光。再撒上粉铺,按规格成型后,放在晾板上静置12——24小时(也称下绵),便可包装为成品。

  质量标准

  规格:长形方条,刀口均整。

  色泽:洁白。

  组织:酥松绵软,粉质细腻。

  口味:滋润、清香蜜甜。

  历史发展

  “峨眉糕”之所以成为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隋朝开皇年间,峨眉初建,城里手峨眉糕工作坊开始生产各种糖果、糕点,为了满足一年年多起来的上山烧香拜佛的居士们的需求,便把糯米炒熟磨成粉,加上红糖,做成条糕,取名“黄糖糕”(四川人习惯把红糖叫黄糖)。带上这种糕上山,既可供佛,又可充饥。到了明朝时候,帝王们崇信佛教,峨眉山的佛事更加兴盛,朝山拜佛的人长年不断,糕点铺为了把黄糖糕做得更好吃,便在糯米粉里加上炒黄豆粉做成了细腻香甜的“黄豆糕”。

  到了清末,制糖技术有了改进,生产出了白糖,于是便用白糖取代红糖,做出了雪白香甜的“白糖糕”。后来,又在白糖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并对做糕所需糯米进行严格的选米、炒米、磨粉、露粉等工序,于是做出了白甜细软的“峨眉糕”、“峨秀糕”。

  营养价值

  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有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解盐卤毒之

  蜂糖

  功效。蜂糖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用于体虚、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