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鱼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小黄鱼 开放分类: 鱼类、生活百科、水产、海洋鱼、动物

学名: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

俗名:黄花鱼、小鲜、大眼、花鱼、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鱼、金龙、厚鳞仔。

英文名:Small Yellow Croaker


拉丁文名: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分类:鲈形目、石首鱼科

产地及产期: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介绍: 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颌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药 名】:小黄鱼 【来 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小黄鱼的肝。 【功 效】:补益肝肾,养肝明目。 【主 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腰腿酸楚,男子阳萎,女子不孕,用本品补益肝肾。治肝血虚,视物昏花,或雀盲。 【性味归经】:甘、咸,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一3克。或提炼鱼肝油用。 【动植物资源分布】:原动物详见“石首鱼”条。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可用小黄鱼的肝脏提取鱼肝油。


原料介绍 [编辑本段]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带鱼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海产。小黄鱼体小而鳞片大,嘴尖,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东海,如青岛、烟台、渤海湾、辽东湾和舟山群岛等渔场,以青岛产的数量最多,产期在3~5月和9~12月。 小黄鱼体长而扁侧,呈柳叶形,嘴尖,头内有耳石,背部灰褐色,腹两侧为黄色,鳞片中等大小,背鳍较长,中间有起伏,尾鳍双截形。小黄鱼肉嫩且多,肉呈蒜瓣状,刺少,味鲜美。

营养分析 [编辑本段]

1.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2. 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

适宜人群 [编辑本段]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者; 2. 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

食物相克 [编辑本段]

黄鱼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不宜与荞麦同食。 烹饪指导 1. 小黄鱼适合烧、煎、炸、糖醋等烹调方法; 2. 黄鱼的肉质鲜嫩,适合清蒸,如果用油煎的话,油量需多一些,以免将黄鱼肉煎散,煎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3. 烧黄鱼时,揭去头皮,就可除去异味。

食疗作用 [编辑本段]

黄鱼味甘咸、性平,入肝、肾二经; 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 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其他相关 [编辑本段]

中国捕捞黄鱼的历史,可上溯至先秦时吴王阖闾时代,见于唐代陆广微《吴地记》。

备注 [编辑本段]

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区分: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外行很相似,但大黄鱼个头比小黄鱼大,其尾柄的长度为尾柄高度的3倍多;臀鳍的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鳞较小、组织紧密,背鳍与侧线间有鳞片8~9个;头大、口斜裂、头部眼睛较大。而小黄鱼体背较高,鳞片圆大、尾柄粗短,口宽上翘,眼睛较小。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