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期的管理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从返青开始到起身之前,历时约一个月,属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称返青期。这个时期的生长主要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这是促使晚弱苗升级、控制旺苗徒长、调节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时期。所以返青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率,增加亩穗数和争取大穗打下基础。管理措施有下列几项:

(一)锄划松土:这是促麦苗提早返青、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因为疏松表土,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条件,可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由于切断了毛细管,可阻止下层土壤水分上升,起到了保墒的作用。此外,锄划松土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的释放。划锄首先必须把握好时机,最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皮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称为顶凌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在冬季土壤冻结期间,下层土壤水分上升并积累于冻土层,春季土壤化冻时,表层有较多的水分,称为土壤返浆,顶凌期划锄,可在较长时期内有效地保持返浆时土壤水分。其次,划锄要因苗划锄,注意质量,力求精细,对群体过大的旺苗,如冬前未行深耕控制,返青期深划锄,可控上促下,获得良好的增产作用。同时注意第1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划锄力争拔节前达到2-3遍,尤其浇水或雨后,更要及时划锄。第三,锄压结合,先压后锄,并结合划锄清除越冬杂草。

(二)追肥:返青肥要因苗追施。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类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一般每亩可追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亩10~15千克。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三)揭被清垄:冬季盖被的小麦,必须在返青后适时揭被清垄,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为了防止倒春寒的危害, 清垄应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在返青后一周左右;第二次在返青后半月左右,把土全部清完(但不能使分蘖节外露)。对土壤水分高的低洼地,要严格掌握在土壤返浆前清完;较干旱的麦田,可适当推迟,以防冻害。

(四)浇返青水:浇返青水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凡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时比较干旱的麦田(于土层在3厘米以下),则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更不能大水漫灌。因早浇返青水的麦田,下层土壤没有全部化冻,大水易造成积水沤根,新根发不出来,发育推迟,易形成“小老苗”,重者有死苗的危险。凡冬水浇得适时,麦苗生长健壮的麦田,可适当晚浇返青水;晚播麦若墒情较好,也应晚浇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返青。凡冬水浇得较晚,返青时不缺水的麦田,则可推迟到起身期浇水、追肥。

(五)化学除草:麦田化学除草,用工少、效益高。北京地区麦田中的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蓼、葎(拉拉秧)、继彩、黄蒿等双子叶杂草。目前常用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若用72%2,4—D丁脂,每亩用量40~50克,兑水15~20千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剂,每亩用量 200~250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要严防药量过大;四月中旬以后不宜再喷药。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