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勾儿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Berchemiella wilsonii Nakai

中文名 小勾儿茶

拉丁科名 Rhamnaceae

中文科名 鼠李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安徽(霍山、歙县)、湖北(兴山)

现状 濒危种。小勾儿茶为我国特有种,分布极窄,模式标本于1907年在湖北兴山采得,后来在安徽歙县柏子山偶有发现,最近在大别山东北坡发现有保存尚好的天然植株,结实数量虽多,但林地未见幼树、幼苗、天然更新不良,已处于濒临火绝的境地。

海拔下限(米) 900

海拔上限(米) 1200

形态特征 落叶罐木,高6一12米;树皮灰黑色,纵裂;小枝淡红褐色,无毛,具明显的皮孔,有纵裂纹。叶互生,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一13厘米,宽2一5厘米,先端渐尖、短渐尖或钝、具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稍不对称,边缘波状或全缘,上面淡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脉腋微被昏毛,侧脉7一10对,中脉及侧脉在上面稍凹,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一5毫米,上面具槽;托叶短,三角形,背部全生抱芽。聚伞花序复组成疏生总状花序,顶生,长3.5一5.5厘米,无毛;花淡黄色,苞片三角形,长约0.5毫米,早落,花梗长1.5一3毫米;花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毫米,内面中肋中部具肉质除状突起;花瓣,宽倒卵形或卵状菱形,与萼片互生、近等长;雄蕊5,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粗短,2浅裂,下部被花盘包围,花盘较肥厚,肉质,五边形。果成熟时红色,长椭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约3.5毫米。

特性 分布区属亚热带中山地带,年平均温8.5一IO℃,年降水量约l500毫米,生长期相对湿度不低于80-85%。土壤为山地棕壤。小勾儿茶喜温暖、湿润的生境,多生于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排水良好的沟谷中下部。在大别山东北部霍山县境内,常见的伴生树种有茅栗 CastaneaseguiniiDode、短柄桴栎Quercusserratavar.Brevipetiolata

(DC.)Nakai、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 Hemsl.、疏果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 Franch.、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a Sieb.et Zucc.、

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Chienet Cheng、小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gracilis(Rehd.Et Wils.) Cheng et T.Hong等。4月上旬至5月上旬萌动发芽,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8—9月果实成熟。

保护价值 小勾儿茶为分布微域的特有种,该属花的构造既与猫乳属Rhamnella有相同的特征,又与勾儿茶属Berchemia有相似的结构,对研究鼠李科枣族Zizipheae中某些属间的亲缘关系有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 建议安徽霍山县林业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小勾儿茶的保护,严禁砍伐生存的植株;华东地区各有关植物学及园林单位应开展繁殖试验研究。

栽培要点 种子发芽率极低,应开展种子生物学的研究。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