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间杂草防除措施有哪些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1.轮作和耕作

作物之间合理轮作,是减轻杂草危害的有效措施。如夏、秋大豆区,采用麦-稻-豆和麦-豆-稻的水旱轮作,改变了杂草的伴生作物和环境条件,不利于繁殖发展,从而减轻了杂草对下茬作物的危害程度。正确的土壤耕作,不仅可以熟化土壤提高地力,而且还可以消灭杂草。如春大豆区的深耕灭草,是采用周期性的伏翻和秋翻,把土壤上层的杂草翻压到底层,以减轻杂草发生。

2.中耕和培土在大豆生育期间,分期进行中饼培土,是清除大豆田间杂草的重要措施。尤其是东北春大豆区,是以垄作为主体的耕作栽培方式,分期中耕培土对消除田间杂草,更有显著作用。

3.化学药剂灭草利用化学药剂,除掉大豆田间杂草,是农业现代化中一项先进技术,近年来我国也有很大发展。东北春大豆区,国营机械化农场,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大豆田间杂草较为普遍,一般的灭草率可达90%以上,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化学药剂灭草与机械化灭草相结合的综合灭草技术措施。大豆地化学除草目前主要是采取播前土壤全面处理和结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首先建立在秋翻地,耙地整平耙细的基础上,第二年早春顶凌耙地时施药和播后出苗前对土壤处理。土壤施药除与杂草种类密度和选择适宜的药剂外,某一种药剂用量的多少,效果的好坏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多少,土壤湿度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轻质砂土有机质含量低,用低剂量,重质粘土有机质含量高,用高剂量。这是因为施于土壤中的除草剂大部分被土壤粒子吸附,呈水溶液、水悬液或气体扩散于土壤中,被杂草幼芽或幼根吸收的速度和数量,一方面取决于土壤类型及特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施用方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我国北方春大豆区大部分春季干旱少雨,表土层干旱,对土壤处理剂,特别是对苗期处理的除草剂的效果影响极大。在选择除草剂品种时,注意生物活性的强弱,杀草谱的宽窄,选择性大小,更要注意其水溶性的高低及杂草吸收药剂的部位与传导速度和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一个良好的土壤处理剂应是水深性高,活性强。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氟乐灵  是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易挥发,易光解,在土壤中能被土粒吸附而固定,不易流失,残效期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马塘等有特效,对觅菜、灰菜、刺蓼等也有效,对苍耳、鸭跖草等无效。是一种播前土壤处理药剂。一般多于春季播前施用,但在春季干旱地区也用于秋季施药。一般在大豆播前1~2周或更早一些时间施药。用药剂每公顷为0.8-1.25公斤(有效剂量)为宜,如超过1.5公斤则明显地抑制大豆生长和根瘤菌的形成。氟乐灵的药效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同剂量的氟乐灵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上比有机质含量高的灭草效果好。喷药后用圆盘耙将药耙入土中,使地下4-5厘米处形成一个药层。氟乐灵是以防除单子叶杂草为特点的除草剂,为了提高药效和扩大杀草谱,可以与利谷隆、苯达松、拉索等除草剂混用。

(2)拉索  是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可防除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小种子阔叶杂草,残效期较长。于大豆播种后苗前施用。施药方法,采用全面喷雾拌施入土中。如采用苗带喷雾随后趟蒙头土,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降低成本。还可与利谷隆混合施用以提高杀草效果。

(3)利谷隆  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的除草剂。对杂草种子无杀伤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和芽来吸收,干扰杂草的光合作用而致死。药效期长,杀草谱广,药效高,残效期可达两个月左右。如果雨量充沛,土壤水分充足,可以充分发挥药效,基本上能够控制大豆生育前期杂草。对稗草、狗尾草、野黍、鸭跖草、苋、藜、蓼等多种杂草,双子叶杂草灭草效果较好。于大豆苗前和播后施用,每公顷用量2.5-3.0公斤(有效剂量)。

(4)杀草胺  主要是杀灭一年生单子叶杂草,特别对稗草有显著效果。对防除一年生双子叶杂草效果较差。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幼芽和根吸收,也能被萌芽种子吸收致死。持效期较短。于大豆播种后,出苗前2-3天施用,除草效果明显。施药量每公顷8-10公斤。可以与除草醚、2,4滴等混用。

(5)苯达松  是一种在大豆生育期间施用的叶面处理剂,防除阔叶性杂草效果好。能有效的防除大豆伴生杂草苍耳,也可防除蓼、苋菜、灰菜等杂草。对大豆比较安全,整个苗期都可施用。一般的以大豆第一对复叶出现后施药最为适宜。每公顷施药量2公斤左右。与2,4滴丁酯混合施用灭草效果较好。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