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千里光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种中文名: 大花千里光 种拉丁名: SenecioambraceusTurcz. 种别名: 琥珀千里光、千里光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150cm。茎基部10一15cm为紫红色,近无毛,基部叶倒卵状长圆形,羽状深裂或不裂,长5—12cm,宽2.5—5cm,裂片5—8对,有齿。中部叶羽状分裂,裂片开展,先端微尖,上部叶渐小,羽状深裂,近条形。上部多分枝或全部分枝,头状花序多数生于上部开展的花序枝上,总苞半球形,长10—20mm,直径45mm左右,总苞片只有一层,长短圆形,边缘近膜质,舌状花片12—15个,长约20mm,舌片黄色,呈矩圆形,管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表面有微柔毛,冠毛比花柱稍短,均为金黄色(图98)。 地理分布: 大花千里光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内蒙古,在国外蒙古,鲜朝,原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物生态特征: 大花千里光是二年生短轴根中生植物。在松辽平原,通常4月下旬越冬苗返青开始生长,7月上旬开始孕蕾,7月中下旬开始开花,8月上、中旬盛花期,花期长达1个月之久,8月末结实,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30—40天。瘦果千粒重约0.76g,果实成熟后,苞片干枯舒展,冠毛蓬松,微风下就可使果实传布很远。大花千里光通常第一年种子落地,第二年雨季形成幼苗,越冬后的植株开花结实后死亡。根据观察,在草甸土或沙壤土的放牧地上,大花千里光的主根入土深度约30cm左右,侧根系较发达。大花千里光喜光、喜湿润,在土壤光照及水分条件良好的草甸土上生长最好,分枝多,有的每个植株可形成高达300个左右的头状花序,但大花千里光也有较强的耐阴性和耐旱性,在榆树蔬林、人工杨树幼林的林下及林缘,生长良好,虽然植株分枝少,但比生长在草甸的大花千里光植株高1倍,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在环境条件较差的固定沙梁上,尤其在多风干旱的春季,甚至其他多种植物已呈枯黄季相时,大花千里光却仍能保持绿色,良好地完成生命周期,大花千里光广泛生长在田边、路旁,林缘及村舍附近,也是杂类草草甸和羊草+杂类草群落的主要伴生种或次优势种。 饲用价值: 大花千里光为中等饲用植物。在生长早期,牛、马、羊及其他家畜都比较喜食其叶及嫩枝,花后,茎体木质纤维化,大牲畜啃食其枝叶及花果,是一种很好的牧草。其化学成分见表98。根据分析,大花千里光的蛋白质成分较高,花期时间长,纤维素含量高达35.63%,含脂肪高,加工粉碎后是家畜冬季的重要饲草。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