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紅色素的提取及穩定性研究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張鳳秀 張光先(西南農業大學基礎科技學院,重慶400716)

人工合成色素的食用安全性常受到怀疑,研究和開發天然食用色素,是人們十分關注和亟需解決的問題〔1~5〕。大棗主產于我國河北、四川等地〔6〕,具有藥用功效,其果皮紅色素是一紅色素及棗紅色素的穩定性,對大棗紅色素的開發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材料与方法

分別稱取10g大棗5份,剝取果皮,分別用水、無水乙醇、環己烷、0.2mol/L的鹽酸、0.2mol/L的氫氧化鈉50ml,在50℃恒溫水浴中浸提5h,然后過濾、調為中性、离心,在360nm處用UV-120-02紫外可見兩用型分光光度計測定吸收度的大小,以判斷提取效果。

分別取上述5ml,0.2mol/L的鹼提取液中和并稀釋至50ml,在0.16%,0.32%,1.28%,3.2%的過氧化氫溶液中放置2h,然后測定其對吸收光譜的影響。

取pH9的色素提取液,分別在40℃,60℃,80℃,95℃恒溫下置2h,然后測定大棗色素吸收光譜的變化。

分別配制含0.4×10-3mol/L,8×10-3mol/L,1.0×10-2mol/L,8×10-2mol/L的异抗坏血酸、亞硫酸鈉的色素溶液,放置2h,觀察顏色變化和測定吸收光譜。

分別用氧化劑過氧化氫、還原劑亞硫酸鈉、抗氧化劑异抗坏血酸和不同pH值以及6种金屬离子測定其對大棗紅色素吸收光譜的作用,以确定各种因素對大棗紅色素穩定性的影響。

2 結果与討論

2.1 溶劑對棗紅色素的提取效果

附表表明,在各种試劑中,以0.2mol/LNaOH鹼性提取液效果最好。其它提取劑的吸收值均較低,色素呈黃紅或不透明淺棗紅色,無實用价值。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