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托鹅膏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学名:大托鹅膏菌 拉丁学名:Amanita sp. 中文别名: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3-12.5cm,初期卵圆形,后呈钟形至稍平展,中部平凸或凹,表面光滑,银灰色,淡灰褐色至灰褐色,边缘色浅且带粉红色,具有明显较粗糙的条纹。菌肉粉白至粉红色,较薄,无明显气味。菌褶粉红色至肉粉色,宽约0.5cm,较密,不等长,短菌褶呈刀切状。菌柄白色至粉红色,具纤毛状小鳞片,近圆柱形,长3-11cm,粗0.6-2.3cm,上部具白色粉末。无菌环,菌托较大,厚,污白色至带粉红色,高3-5cm,宽4-6cm。孢子带黄色,圆球形,光滑,10.2-12.7μm×8.9-10.7μm,非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在常绿阔叶混交林地上单生至散生。 分布地区:福建三明等。 经济用途:属外生菌根菌,食毒不明。此种与长条棱鹅膏菌,灰鹅膏菌,条纹毒鹅膏菌形色较接近。

个人工具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