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木莲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拉丁名 Manglietia megaphylla Hu et Cheng
中文名 大叶木莲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兰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云南(西团、麻栗坡)、广西(靖西、那坡)
现状 濒危种。大叶木莲仅见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分布区已非常狭窄。由于当地群众喜以它作建筑用材,森林受到严重破坏,生境恶化,目前残存大树已甚稀少,幼树和幼苗亦甚少见,只见一些萌生幼树。
海拔下限(米) 450
海拔上限(米) 1500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30-40米,胸径达1米;小枝、叶背、叶柄、托叶、果柄、佛焰苞等都密被黄褐色长绒毛。叶革质,集生于枝端,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25一50厘米,宽10-20厘米,先端急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20一22对;叶柄长2一3厘米;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3一1/2。花芳香,花梗粗壮,紧靠花被下具1厚约3毫米的佛焰苞;花被片9一12,肉质,外轮淡绿色,倒卵状长圆形,长5一6.5厘米,中、内轮白色,较狭小;雄蕊多数,长1.2一1.5厘米,花药长8一10毫米,内向开裂,药隔紫红色;雌蕊群卵圆形,长2-2.5厘米。聚合果熟时鲜红色,卵球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6.5一11厘米;蓇葖沿背缝及腹缝开裂。
特性 大叶木莲生长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其自然条件与华盖木相同,环境基本相似,有时两者混生在同一环境中组成上层乔木。大叶木莲为半阴性树种,喜生于较阴湿的沟谷两旁,或山沟下部较低洼处。土壤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5.7,腐殖质层厚达10--20厘米,有机质高达20%左右。少见于干燥山坡土壤瘦瘠处。常与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及樟科、山毛榉科、灰木科、五加科、槭树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的树种混生成林。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
保护价值 大叶木莲为木莲属中较原始的种类,对研究该属的系统分类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其树干通直,材质优良,为上等用材树种。花大色白,有香味,宜选作四旁绿化、庭园观赏树。
保护措施 应严禁砍伐,组织有关林业单位采种、育苗,栽培繁殖。建议在云南西畴县法斗草果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确保这一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继续生存。
栽培要点 应在种子未落之前及时采收。将采下的聚合果晒干或阴干,待蓇葖裂开时将种子取出,除去红色外种皮,即行播种。也可将洁净种子进行沙藏,待翌年春天播种。种子发芽温度需保持在20--30℃。苗床以疏松的沙壤土为宜,播后土壤不宜过湿,约40--50天出苗,苗期需遮荫,切勿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