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陀螺菌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学名:喇叭陀螺菌 拉丁学名:Gomphus floccosus (Schw.) Sing. 中文别名:喇叭菌、张札西母(西藏)、早莫娄马(西藏) 同物异名:Cantharellus floccosus Schw.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鸡油菌科、陀螺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喇叭状。菌体高达10-15cm。菌盖直径达8-10cm,表面有橙褐红色大鳞片。菌肉厚而白色。菌柄细长,后期内部呈管状。菌褶厚而窄似棱状,在菌柄延生或相互交织。孢子淡黄色或近无色,形状椭圆形,初期光滑,成熟后表面粗糙,12-16μm×6-7.5μm。 生态习性:在阔叶或针叶林中地上成群或单独生长。 分布地区: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广东、福建、陕西、台湾、山东、贵州、西藏等。 经济用途:此菌在许多地区采食,但在云南曾报道食后会中毒,引起胃肠道病症,含有松蕈酸(agaricieacid)。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