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水面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方俗称:在陕西咸阳各地农村叫法“哈水面”,又称“长面”、“汤汤面”、“浇汤面”或者“换碗面”,其中武功镇当地名吃“旗花面”就衍生于此,其汤为鸡肉熬制;歧山当地人称“一口香”,其中“歧山臊子面”也出于此,就是面少、肉多、醋酸而闻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煎、稀、汪,薄、筋、光,有些地方也称“碗碗面”。

  流行区域

  陕西关中中部渭河平原的武功县、杨凌区、兴平市、乾县、永寿、周至、扶风、岐山等地。

  最佳品尝地

  乾县和永寿各乡镇农村(这种食品是出在民间,食在民间)

  哈水面的来历

  为什么要叫“哈水面”,是因为农村的风俗是吃面不喝汤,吃过面的汤还要倒回锅里重新调制,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不卫生,也就称之为“哈水面”。

  制作方法

  一、面条制作方法:用冬小麦面粉手擀成面,切成韭菜叶宽度(又名韭叶面),长度80公分为宜。现如今这种面条已成为机制面条,不过比平常机制面条要多压制N次,这样的面吃起来才劲道。

  二、汤料制做:方法简单易学,通常烧一锅热水,待水开后放油(油要用菜籽油烧热冷却后入锅,也有放大油的,或者猪肉。讲究的农家也用鸡肉熬制)、食盐、味精、鸡精、香料、地方醋(歧山人用歧山醋,武功人用长宁醋)等(像这种面,当地人喜欢将面多放醋食用,俗语“酸面咸搅团”)。

  三、汤锅配料:又称配菜,有黄花菜、紫菜、麻花、葱花(或韭菜花,二者取其一)。还有一种必须要的配料,就是将鸡蛋摊成薄饼,切成平行四边形状入料。

  食用方法

  将面条煮熟后,放入温水盆中凉一下,然后一筷头一筷头将盆中的面盛入碗中,每碗最多一筷头(即一口)为宜。然后在碗中放入适量的肉臊子(或提前将肉臊子放入汤锅中,如果是鸡肉汤就不必放大肉),面盛好后向汤中或碗里再放入配菜,放好后给碗里浇汤。吃一碗浇一碗,切记不要把配菜,饭前全倒进汤锅里,这样影响味道,哈水面吃的就是配菜的生香味。

  民间吃法:关中道的农家一般有两个锅,一个大锅用来下面,一个小锅用来熬汤。由于以前物质生活不富裕,吃哈水面就算最好的饭了,直到现在当地也是红白喜事不离哈水面。

  吃哈水面在当地农家比啥东西都好。所以那个时候,直到现在也有许多农家吃哈水面的时候,仍采取吃一碗后,将碗中的剩汤倒入锅中循环吃,故而称之为“哈水面”(即吃的都是别人回锅汤中哈喇子)。所以现在吃面,基本上是吃一碗,把汤倒掉,再换新汤,也是现代人生活条件提高的一种体现。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