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齿花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拉丁名 Dipentodon sinicus Dunn

中文名 十齿花

拉丁科名 Celastraceae

中文科名 卫矛科

保护级别 2

分布 产西藏墨脱,云南宜良、文山、金平、屏边、维西、德钦、泸水、碧江、贡山、 腾冲、龙陵、端丽,贵州凯里、雷山、黎平、都匀、榕江、从江、安龙、织金、纳雍,广西 凌云、乐业等县。生于海拔800-2 400米的山地。印度和缅甸也有分布。

现状 稀有种。十赤花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中,由于森林遭到破坏,其范围缩减,资源日减,有可能变为濒危种。

海拔下限(米) 800

海拔上限(米) 2400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3-5(-13)米,胸径33厘米;树皮灰色,不裂。叶互生,披针形至 矩圆形,长4-13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小锯齿,下面初被短 柔毛,最后近于无毛,侧脉7-9对;叶柄长3-6厘米。花两性,排成圆球状伞形聚伞花序,腋 生,总花梗长3-5厘米;花小,白色,花梗长3毫米;萼5裂,与花盘合生,裂片舌形,直立 ;花瓣5,舌形;雄蕊5,着生于花盘上,与5个瓣状黄色腺体互生;子房上部1室,基部3室 ,每室有2颗胚珠。蒴果圆锥状卵圆形或圆锥状椭圆形,革质,长8-10毫米,被灰褐色长柔 毛,基部有10个宿存花被片,顶端有细长宿存花柱;果梗弯曲,长约1厘米。种子1粒,纺锤 形,长4-5毫米,种皮肉质,黑褐色。

特性 分布区地跨热带以至中亚热带南缘,由于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在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干、旱季明显;在东南季风区,雨量丰沛,湿度大。土壤为黄壤和黄棕壤,或为红壤,pH值5--5.5。为小乔木层成分,也常见于疏林或灌丛中。由于分布范围较广,伴生树种有差异,在贵州雷公山,海拔1600--1750米地带,常生于水青冈Fagus longipetolata Seem.、檫木Sassafras tsumu (Hemsl.) Hemsl.、厚斗柯Lithocarpus elizabethae Rehd.、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内。为偏阳性树种,能耐一定的蔽荫。通常3--4月展叶,4--5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叶变红色,10--11月落叶。

保护价值 十齿花为单种属植物,其分类地位应属卫矛科,还是另立一科(十齿花科Dipentodontaceae),至今尚有不同意见,对研究卫矛科系统发育有一定价值。

保护措施 贵州雷公山正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已禁止伐木砍柴。云南屏边大围山已列为自然保护区,但仍在计划阶段,应从速建制,均应将十齿花等濒危物种列为保护对象。其它产区也应采取保护措施。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室内阴干,待蒴果开裂,捡出种子储存于干处,至次年早春播种即可。用嫩枝扦插法亦可繁殖。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