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的种植区域及选育良种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温、光和养分等条件,加以培育,使之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称为再生稻。

我国再生稻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查,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再生稻的记载。特别是灾年,往往作为救灾的一项补充措施。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和杂交水稻的问世,再生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日益活跃。四川省1976年种植266.6公顷再生稻,1977年发展到l 6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约750千克,高的达4725千克。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利用盐籼203培植两季再生稻,头季稻每公顷产6622.5千克,第一次再生稻每公顷产4875千克,第二次再生稻达 2640千克,三季共产14137.5千克/公顷。

进入80年代,再生稻发展更快。全国已有10多个省种植再生稻。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仅有2413.3公顷,1986年为61333.3公顷,1987年达226666.7公顷,1988年发展到40多万公顷,1989年扩大到60万公顷,其中四川省占全国再生稻面积的80%。再生稻的关键培植技术如下。


一.确定种植区域

培植再生稻的地域性很强。将其安排在温光条件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地区种植最为适宜。具体确定种植地域的依据有两条。

(一)以头季稻播种至再生稻齐穗安全生长历期和活动积温来确定 福建省各地试验,生育期的汕优63,头季播种至再生齐穗历期180~190天,活动积温4100℃左右。按这个指标,查对不同纬度、不同海拔地段历年气象资料中,稳定通过10℃的始日至21℃的终日(为再生稻结实率70%、安全齐穗保证率70%的指标),或稳定通过10℃的始日至23℃终日(为再生稻结实率80%、安全齐穗保证率80%的指标)的天数和积温。凡品种(组合)所需的安全生长天数、积温和某一地段提供 的热量相吻合,该地段就可以蓄留该品种再生稻。

(二)以头季稻齐穗至再生稻齐穗时段旬均温和历时来确定 这个时段旬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4℃,历时有70天左右,或者头季稻收后,杂交水稻大于或等于23℃、常规稻大于或等于20℃历时有30天上下来确定。

在确定种植地域之后,还要选择水利设施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的山排田、溪边用、黄底灰泥田和浅脚烂泥田,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使得两季都高产。


二.选育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组合)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良的再生稻品种(组合),要求具有再生力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以使上下季都获高产稳产。多点试验和再生生产力测定结果,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威优63,特优63,d优63,d297优63,协优72,汕优72,汕优64,威优64,汕优桂32等,不仅头季稻产量高,而且再生力较强,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57~312.7千克。常规稻品种,一般头季稻产量比较低,再生稻每667平方米产量106~266.7千克。表现好的有40-1,盐籼203,盐再517等,可供中、高海拔地域作搭配品种利用。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