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马菌素

取自 食品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伏马菌素 (Fumonisin FB) 是一种霉菌毒素,是由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产生的水溶性代谢产物,是一类由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结构类似的双酯化合物。1988年,Gelderblon等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液中分离出伏马菌素。随后,Laurent等又从伏马菌素中分离出伏马菌素B1(FB1)和伏马菌素B2(FB2)。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伏马菌素有FA1、FA2、FB2、FB2、FB3、FB4、FC1、FC2、FC3、FC4和FP1共11种,其中FB1是其主要组分。FB1对食品污染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主要污染玉米及玉米制品。FB1为水溶性霉菌毒素,对热稳定,不易被蒸煮破坏,所以同AFT(黄曲霉毒素)一样,控制农作物在生长、收获和储存过程中的霉菌污染仍然是至关重要。 有报道指出,伏马菌素对人、畜不仅是一种促癌物,而且完全是一种致癌物。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资料已表明,伏马菌素主要损害肝肾功能,能引起马脑白质软化症和猪肺水肿等,并与我国和南非部分地区高发的食道癌有关,现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注意。但目前国内对于伏马菌素对人体危害性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食品污染状况 对于伏马菌素对粮食的污染状况,国内外学者研究最多的是玉米。Kpodo等在对来自加纳首都阿克拉四个市场和加工场所的玉米样品进行FB1、FB2和FB3污染的分析中发现,所有的样品均含有伏马菌素,其中1份明显霉变的玉米中总伏马菌素的含量高达52.670mg/kg,其余14份样品总伏马菌素污染水平为0.070~4.222mg/kg。 伏马菌素对玉米的污染率和污染水平受国家和地区、玉米品种、季节的影响。1995年~1996年,Amra等对从埃及不同省份收集的12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冬季收集的白玉米和黄玉米FB1污染率均为最高。伏马菌素还可以污染其他粮食及其制品,且不同地区污染状况也存在差异。 1996年我国对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FB1污染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我国食道癌高发区林县的玉米伏马菌素污染率为48%。因此,人们怀疑该地区食道癌高发与食用污染此毒素玉米相关。该毒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近年来首先进行研究的几种霉菌毒素之一。

个人工具
工具箱


鲁ICP备14027462号-6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9号